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1/3)页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

    孙膑是怎样智斗庞涓的?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两人情谊深厚,并结拜为兄弟。

    庞涓先行下山,并得到魏王重用,孙膑则继续潜心学习,才能远远超过庞涓。

    后来,墨子有位叫禽滑厘的徒弟到了魏都,向魏惠王举荐孙膑。

    魏惠王就责问庞涓,庞涓只好请来了孙膑。

    魏惠王见到孙膑不胜欢喜,孙膑对惠王也是有问必答,且头头是道,惠王由此对他倍加喜爱,重用之意溢于言表。

    魏王如此对待孙膑引起了庞涓的不快,便私下暗算,以奸计骗取孙膑的家信,并作以删改,然后告知魏王,说孙膑里通外国。

    魏惠王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相信了庞涓,并将孙膑处以膑刑(除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

    庞涓假模假样地命人把孙膑送到宾馆休息,医治膝伤,每日都给他送好菜好饭,自己也常去探望他,陪他谈心解忧。

    一个多月后,等孙膑的伤口长好了,庞涓就骗孙膑把其祖传的《孙武兵法》写给他。

    后来,孙膑知道了真相,心想:庞涓真是衣冠禽兽!我怎能把《孙武兵法》传给他呢?

    又想:“若是不写,他就会把我杀了。”

    孙膑想出一个自救的办法。

    一天晚上,孙膑突然疯了,他把饭菜都掀翻在地上,又把刻好的书简扔在火里,不停地叫骂。

    庞涓命人把孙膑扔到猪圈里。

    孙膑在猪圈里倒头便睡,醒了以后拾起猪粪就往嘴里填。

    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刻写兵书的事就此搁了下来。

    孙膑拖着残疾之身,在猪圈中出出进进,每日疯疯癫癫的,却没人看出他是装疯。

    禽滑厘听说了孙膑的遭遇,便用齐威王的名义派了个使团去见魏惠王。

    到使团回国的前一天夜间,禽滑厘将孙膑藏进了封得严严实实的车中,把他的衣服换给使团中的一个人穿上,照样躺进猪圈里。

    过了几天,假扮孙膑的人也跑回齐国。

    庞涓发现孙膑不见了,还以为孙膑掉到井里淹死了!他万万没想到,这时孙膑早就平安地到了齐国。

    田忌赛马的智囊是谁?

    齐国国君齐威王与齐国大将田忌都很喜欢赛马,而且每次比赛都押下大赌注。

    由于田忌的马比不上齐威王的马,所以田忌总是输。

    一次,田忌赛马又输给齐威王,回家后闷闷不乐。

    这时,逃难到齐的孙膑在田忌家做门客。

    于是,孙膑就说:“下次您带我到赛马场看看,或许我能帮您赢得比赛。”

    不久,赛马的日子又到了,田忌叫人用车子把孙膑推到赛马场。

    看了几场比赛后,孙膑了解了比赛规则:参赛者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后依次轮赛,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

    比赛完毕,只要自己的马能两次名列前茅,就算赢。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先用您的下等马对他的上等马,再用您的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最后用您的中等马与他的下等马比,这样肯定能赢。”

    田忌就吩咐手下人按孙膑说的办。

    接下来,第一场齐威王的马胜出,而第二场、第三场都是田忌的马跑在最前面,结果田忌赢了比赛。

    齐威王感到很意外,就问田忌是从哪里找的宝马。

    田忌没有隐瞒,向齐威王说出实情,并趁机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孙膑很有才华,就把他留在身边给自己出谋划策。

    围魏救赵是谁支的招?

    公元前356年,赵国国君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内)相会。

    赵国的举动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

    适逢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动武,迫使卫国屈服称臣。

    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出兵攻赵,包围了其国都邯郸。

    赵与齐有同盟关系,这时见局势危急,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

    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

    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争雄造成困难,因而主张救赵。

    但他同时又指出:应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国。

    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攻击。

    段干朋的计谋完全符合齐国统治者的根本利益,齐威王欣然采纳,他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

    魏国以主力攻赵,两军相持近一年。

    当邯郸形势危在旦夕,且赵、魏两国均已非常疲惫之时,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锋,以解救赵围。

    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建议。

    他建议田忌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

    他认为一旦这么做,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便于最终战胜它。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作战建议,统率齐军主力迅速向大梁方向挺进。

    魏军获知情报后,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

    这时候,齐军已把桂陵(今山东荷泽东北一带)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之中。

    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退兵减灶”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那时候,齐威王已死,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

    齐军依照孙膑的计策,又一次猛捣魏都大梁。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撤围回国,与魏太子申的兵马合力夹击齐军。

    一天,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派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却只能供五万人用的了,庞涓得知后一阵窃喜。

    到了第三天,庞涓追到齐国军队第三次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

    庞涓这才放了心,他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

    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两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

    其实,这是孙膑在运用“退兵减灶”的方法诱敌。

    他命令齐兵将武器辎重沿路丢弃,并逐日减少军中作饭时堆制的锅灶,使庞涓产生错觉,误以为齐军兵士大部逃亡,已溃不成军。

    庞涓果然上当,率兵一直追到齐国境内马陵(在今河北)。

    马陵道十分狭窄,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便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

    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乱木塞路。”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齐兵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

    这时,一个兵士看到树上刻了一行字,因为天色渐黑,庞涓便叫人举火辨认,只见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可是已经晚了。

    因为火光即为孙膑给齐军规定的放箭信号。

    顷刻,原已埋伏好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惨重,庞涓兵败被擒。

    颜斶是怎样驳倒齐宣王的?

    战国时,齐国有位学识渊博的高士颜斶,他正直无私,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齐宣王也非常仰慕颜斶的才华,便下令召颜斶进宫。

    颜斶来到齐宫,走到殿前的阶梯处停住了脚步。

    齐宣王非常奇怪,就说:“颜斶,过来吧。”

    谁知,颜斶却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

    这时,大臣们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叫大王过去?”

    颜斶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很恼火地问颜斶: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时,秦王曾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一千。

    由此看来,一个君主的头连一个已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觉得自己理亏,说:“听了您的高论,才知自己的想法错了。

    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我保证您以后衣食无忧。”

    颜斶却辞谢说:“我情愿大王让我回去,每天粗茶淡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其实并不比权贵差。”

    颜斶说罢,便告辞了。

    孟母为什么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由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

    孟母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女人,她为了抚养儿子,替人家洗衣服、纺线织布,省吃俭用,任劳任怨,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才。

    起初,孟子家距墓地很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到墓地里去看热闹,和小伙伴们玩给死人送葬一类的游戏。

    孟母觉得这种地方不适合孩子住,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于是,孟母就赶紧搬家了。

    母子二人搬到一个闹市附近住下来,市场上一天到晚叫卖声、吵嚷声不绝于耳。

    时间一长,孟子又学起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来。

    孟母觉得这种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再次搬家。

    这回,孟母把家搬到一个学堂附近。

    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学堂里传出来,那些来学堂读书的人个个斯文讲礼貌。

    于是,孟子就学着这些人的样子拿书来读,和人见面时也仿照那些读书人行礼作揖,变得非常懂事有礼貌。

    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于是就一直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

    孟母就节衣缩食地省下钱来,送他到学校上学读书。

    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子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被儒家列为“亚圣”。

    庄周梦蝶有什么意味?

    庄子,名周,生于公元前369年的宋国蒙地(在今河南),是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一天,庄子在白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大蝴蝶飞舞在草地上,完全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忽然,庄子一觉醒来,不禁大吃一惊:咦,我怎么是庄子呢?

    刚才还是一只蝴蝶!他摇了摇头,认真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讲,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子?

    不管怎样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在梦中度过的。

    是谁让秦国不敢出兵六国?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苏秦出身贫寒,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公元前329年,苏秦先到了秦国,游说惠王。

    但当时秦国刚刚处死商鞅,非常不欢迎到处游说的士人。

    苏秦于是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很不喜欢苏秦,苏秦只得离开了赵国,去了燕国。

    苏秦在燕国逗留了一年多,公元前328年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见。

    苏秦向燕文侯分析当前形势,说强大的秦国有吞并各国的野心,燕国之所以还没有受到侵扰,是因为赵国挡在前面,牵制了秦国。

    苏秦劝说燕文侯与赵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燕文侯很赞同苏秦的意见,于是就资助了苏秦车马钱财,让他出使赵国,进行合纵抗秦。

    此时,不喜欢苏秦的奉阳君已经死了,苏秦乘机以同样的道理劝说赵肃侯。

    赵肃侯听了很动心,决定任苏秦为相国,还送给苏秦很多钱财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苏秦又先后游说了韩、魏、齐、楚四国的国君,四国最后都同意组成同盟抵抗强秦。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主管联盟的事。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周的都城洛阳时,随行的车辆满载着行装,各国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

    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命人清扫苏秦将要经过的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

    苏秦的兄嫂和妻子见了他,态度也都变得非常恭敬。

    苏秦回到赵国后,派人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秦国从此很长时间不敢出兵侵略六国。

    谁帮助秦国破了“合纵抗秦”计?

    张仪(?

    -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与苏秦是师兄弟,都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

    从鬼谷子那里学到本领后,张仪去了秦国,把他那一套“连横”亲秦的策略说给秦惠王听,秦惠王很赞赏,就拜他为相国。

    张仪倡导的“连横”中心意思是:秦国太强大了,不论哪个国家,只有依赖秦国,跟秦国联盟,去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

    这时,楚国打算和齐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齐楚都是大国,如果结盟,对秦国就是一个严重威胁。

    于是,张仪向秦王请求去楚国拆散齐、楚的联盟,秦王答应了。

    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后,买通了靳尚和楚王的其他宠臣,这才去拜见楚怀王。

    两人见面后,张仪以秦情愿把商于(在今陕西、河南一带)之地600里归还楚国为诱饵利诱楚、齐两国断交。

    利令智昏之下,楚怀王就一面派人去跟齐国断交,一面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办理土地移交手续。

    到了秦国,张仪却说只答应给楚六里地。

    这时,齐国因楚国背盟,就派使臣去秦国,约好一起去打楚国。

    楚王得知张仪欺骗自己后,气急败坏,下令发兵10万去攻打秦国。

    但秦国早已有所准备,齐国也派部队来帮助秦国作战,结果楚军大败,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

    后来,张仪用同样方法欺诈蒙骗六国,结果破坏了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计划。

    武灵王为何要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名雍,嬴姓赵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死后谥号武灵。

    赵武灵王在位时,发现胡人作战都用骑兵。

    他们身穿短衣,骑在马上,往来如飞,挽弓射箭,灵活方便。

    于是,赵武灵王打算让自己的子民改穿胡人服装,学习骑马射箭,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赵武灵王以身作则,第一个穿起胡服。

    文武百官上朝时,见赵王穿着短衣窄袖的胡服,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

    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更想不通,他推说有病,不肯上朝。

    赵武灵王亲自到叔父家中,耐心地劝说他:“赵国四面临敌,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装备,如何能守住疆土呢?

    过去,中山国恃仗齐国撑腰,侵入我们国土,掳掠我们的人民,先王把这件事看成奇耻大辱。

    我要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是为了保卫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

    叔父一定要支持我!”

    赵武灵王一番话打动了公子成。

    赵武灵王很高兴,马上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穿了胡服上朝,朝中官员见了,都不敢再反对了。

    伐齐有功的乐毅为什么返回赵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领赵、魏、秦、韩、燕五国的军队攻伐齐国,在济水西侧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

    后来诸侯各国的军队都各自回国了,而乐毅继续率领燕军独立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在齐军连续失败后,逃出都城临淄,最后到了莒城。

    乐毅领兵攻进临淄,把齐国的珠宝玉器、财物祭品全都运送到燕国。

    燕昭王亲自到济水岸边慰劳军队,进行赏赐,给士卒犒劳。

    之后,又把昌国之地赏给乐毅,封他为昌国君。

    慰劳完毕,带着齐国的俘虏及其掳获的大量金银物品返回燕国,又派乐毅继续攻取没有降服的齐国城邑。

    乐毅带兵在齐国征战了五年,攻下七十多个齐国的城邑,并把这些城邑都改为郡县归属于燕国。

    最后仅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尚未攻破。

    这时,燕昭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称为燕惠王。

    惠王本就对乐毅心怀不满,再受到齐人反间计的挑拨,就更加怀疑他了。

    于是,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并召回乐毅。

    乐毅担心回燕被杀,就返回了老家赵国。

    赵国君王很尊重乐毅,也十分信任他,封他为望诸君,把观津之地封给他,还对燕、齐发出警告。

    燕、齐两国也奈何乐毅不得,他就在赵国住了下来。

    田单破燕使用了怎样的战法?

    乐毅伐齐,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没有攻破。

    由于齐愍王已死,莒城的大夫就立其子为王,是为齐襄王。

    这时,乐毅又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由于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士兵人心惶惶。

    这时候,即墨城里一个齐王的远房亲戚田单就带领大家守城,抵御燕军的进攻。

    后来,骑劫代替乐毅指挥燕军攻城。

    骑劫上任后,遂下令燕兵围攻即墨,燕国士兵里里外外将即墨围了好几层。

    田单经过冥想苦思,想出了一条破敌之计。

    他下令将全城的各种各样的牛集中到军营来,精心挑选了一千多头牛;随即命令士兵请来裁缝,给每头牛身上披一块绸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的古怪花样;在牛角上捆两把锋利的尖刀,尾巴上系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命士兵把牛成群结队赶到城外,还在牛尾巴上点着了火。

    牛被烧得疼痛难忍,牛性子一下子发作起来,一千多头牛愤怒地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

    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成员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在牛队后面,冲杀上去。

    城里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为士兵和火牛呐喊助威。

    一时间,震天动地的呐喊声、鼓声、铜器声和火牛的怒吼声、士兵的冲杀声响成一片。

    燕国人睡眼朦胧间,看见火光冲天,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向他们的兵营冲过来,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敢抵抗呢?

    一阵乱战,燕军开始败退。

    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重围,结果却被齐兵围住,乱刀砍死。

    就这样,燕国损兵折将,大败于火牛阵。

    于是,齐军乘胜反攻。

    那些被燕国占领的地方的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的到来。

    几个月后,齐国就收复了被燕国所占的城池。

    田单又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这才渡过了几乎亡国的危险。

    平原君为什么要杀掉他的美妾?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惠文王的弟兄很多,其中以赵胜最诚实贤良。

    当时有很多人来投靠他,有赵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他的门人多的时候有几千人。

    赵胜在乡间有一套住宅,紧靠着附近的农民家。

    隔壁住的农夫腿有病,走路一跛一跛的。

    赵胜有个漂亮的小妾,每日上午都站在楼上看风景。

    一次,她看到这个跛足的农夫担着水,一歪一歪的,水桶里的水也一晃一晃,就不由得大笑了一声,惊动了这位担水人。

    第二天,农夫来见赵胜,说:“我听别人说,您喜欢结交天下贤良之人;而且,很多人说您对投奔来的人非常好,如果他们和您的家人美妾发生争执,您总是向着他们。

    我是您的邻居,腿有点不好,腰有点驼,而您的爱妾因此笑话我,这是对我的极大侮辱,我想得到她的人头。”

    赵胜吓了一大跳,就开玩笑地答应道:“好,好,好。”

    他当然不会杀小妾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赵胜的门人越来越少,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门人只剩下一半了。

    赵胜觉得很奇怪。

    一天,他问手下的一个学生:“我赵胜待你们不薄,对你们也没有失礼的地方,为什么一个个离我而去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