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第(1/3)页

    李志杰今年在上海过的年。

    他帮陆静然办事情。

    本来陆静然自己也来的,不过对方的腿伤受限,所以就只有他一个人看着。

    两个人每天都在打电话,特别是前面一段时间,每天几乎打三个电话以上。

    这话费都花了不少。

    李志杰很迷茫,每天都在犹豫,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

    别那么多钱一下打了水漂。

    他快有些稳不住心态。

    然后每次和陆静然打完电话,不知不觉得又坚定了起来。

    所以说对方非常的会做思想工作。

    早在一年前,陆静然联系关系,让她自己、李志杰、还有周石转成上海户口。

    当时李志杰就知道对方有什么筹划,毕竟手续办下来,还是托人送了东西的。

    上海户口有什么好的?她不信对方没有后手。

    果然……他猜想的一点都没有错。

    陆静然说出‘我们去想办法去上海股市赚点’的时候,他居然有种了然。

    还是等到了啊。

    这个人,又开始新的一轮豪赌。

    最近一年难得脚踏实地,他好久没有感受过坐的刺激。

    90年代老师,粮油购销价格放开,随行就市,粮油面前人人平等。

    这个大前提下,全国性劳动市场发展很快。

    外出打工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下广州’成了热词。

    每年外出做工的劳动力几千万,很多都是跨省流动。

    这些城市居住的外地人,很多在工作的城市站稳了脚步,就不满足于当“农民工”和异乡人。

    他们希望能在这个城市安定了下来,想成为实实在在的城市居民。

    他们需要“城镇户口”。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私自制定政策,向外地人出售“农转非”指标。

    明码标价,外地人只要交钱就可以买到城镇户口。

    其实这不过是地方政府创收的手段。

    当时不少人买了,价钱那是一点不便宜实惠,标价几千到两万一本。

    这个政策,当时出台不过只是为了有关部门敛财,后续也就不了了之。

    花钱了户口的那批人,都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但是这个事情你没办法说理。

    陆静然给三个人办理的当然不是‘农转非’户口,他们在上海投资了商铺,这一年算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而且已经在着手投资教育机构。

    现在对户口的管制不是太严,只要你有关系就很好办。

    如果在本市的投资,那就更容易了,算是人才资本引进,会把条件再适当的放宽

    如今的上海,还没有发展成国际化的大都市,还不如最早成为通商口岸的广州经济繁荣。

    要到了后面,城市发展起来户口才难办理。

    陆静然记得律师所的一位,后来办上海户口的钱快赶上移民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很多东西都是有价钱的,前提是你要付得起钱,然后找到肯收钱的人。

    李志杰留在上海,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盯着股票市场。

    去年的年底,上海开始发行股票认购券,每张30元人民币,每本100张,卖3000块。

    但是购买了股票认购券后,还得经过抽签,中签了之后,才能认购股票。

    这有个先决条件,只针对拥有上海户口的市民无限量发行,实行一次发行,全年有效,多次摇号抽签,一本认购证可以反复中签的政策。

    这也就是为什么,陆静然会在一年多前提议,让他们转成上海户口。

    因为转进了系统,还得一年后复查没问题,才能生效。

    刚好就是在上上个月,他们的户口妥当了,赶上了这一波。

    李志杰还是挺相信陆静然的,在认购证发行的早几天就赶往了上海。

    毕竟他们在深圳的股市里,赚了几百万,尝到了甜头。

    而且陆静然能未雨绸缪,也就是说明很有信心,连着需要本地户口都计划好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和他想得不太对,

    上海这边和深圳证券所的人山人海比起来,是不是稍微有些萧条了点?

    李志杰来之前,觉得认购证发行应该会非常的火爆。

    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这么想。

    对于发行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上海承办的有关单位就开过了无数次会议。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有股票的承销资格。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这两年来,几个公司明争暗斗不断、很多问题上各不相让,搅乱池水。

    后来还是由人民银行牵头发言,按证券公司设立时间排名,然后批准设立三家证券公司的文号。

    顺序是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这才总算解决了排名的问题。

    认购证发行之前,几方为了确保发行安全方面动了很多脑筋,三天两头开会。

    大家提出各种意见,其中有不少是挺有建设性,都被采纳了,比如每个发行网点的营业面积要大,这样排队的人多,才不会造成拥堵。还有人觉得发行现场秩序,光靠各金融机构的安保那肯定不行,得和警方申请支持,以免到时候暴乱,控制不住场面。

    各种各样的畅想,但就……却没人提出,这新推出的认购券卖不出去怎么办?要是销售达不到预期怎么办?

    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后然后在发行初期,还就真的出现了这个问题。

    1992年1月19日起,股票认购证通过上海全市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和及各个营业网点同时向市民开放。

    同事宣布在发行结束后,以公开摇号的方式向中签者发售当年的全部股票。

    当天发行单位,怕人流太多,派了不少借调的人员到各发售点协助指挥,同时掌握第一手认购情况。

    第一天的时候,各发售点开门前还有些人排队,但排着排着,看没有多少人跟上。

    排的人积极性就不高了,到了下午还断层了,每个销售点不过站着几个犹豫不决的人。

    这第一天下来,发售出去的认购证远远低于原先预计数字。

    然后第二天的情况还不如第一天。

    给几家公司泼了好大一盆冷水。

    这种冷遇,是那些证券公司没有想到的。

    李志杰第一天就买了三十本的认购券,每本三千就是九万块。

    不过他虽然投资了,却对于认购证的滞销一点不奇怪。

    三十块一张,别人不愿买才正常。

    如今的30元钱可不是小数目,他们服装店的销售,每个月也就二百块工资,这还算是行业里很高了。

    所以啊,大家要买多的话,一本三千块都是两年的积蓄吧,还不算后期炒股的成本。

    数量太多买不起,但是就买几张,那后面能中签吗?还不是钱打了水漂。

    哪怕就买个五张,那也是寻常人大半个月工资。

    股票认购证销售一个星期,都不见情况好转,证券公司那边就加大了宣传力度。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些认购证款,是捐给社会福利事业,真的不是为了赚钱财这么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