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开端-《华娱之生于1984》
第(3/3)页
这完全不是一个新人的架势。
30万唱片早已经铺货完毕,李辉已经派人在工厂守着,只等着首周销售数据出炉,便立马下令开工补货,初步预期20万。
“辉子,你是真的不过了?”杨森吐槽着,“50万唱片,虽然杨琛是我侄子,但是我的面子没这么大吧?万一有个闪失,你这副总栽了可别来怪我。”
“你就不能说点儿好的?”李辉气急败坏,最近他的压力也很大。
30万唱片,仅仅压制成本就近百万,宣发费用的投入还超过了这个数,万一失败了,确实会成为他事业上的滑铁卢。
“那是你亲侄子!你整天不盼着点儿好,在我这儿跟个苍蝇一样嗡嗡嗡,我头都快被你吵炸了!”
杨森耸耸肩,揽住李辉的肩膀,“你的压力太大了,走,出去喝点儿酒放松放松!”
“杨琛呢?他的专辑要发售了,不说来盯着数据,连个面儿都不露?”
“杨琛?那小子旅游去了!”杨森道,“我陪着你还不够啊?”
“我真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辉拍了拍脑门儿。
“小辉子,不要有这么大压力嘛!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接下来听天由命就行。你这纯粹是杞人忧天。”
“呸!你才是太监!”李辉没好气道,“你这个文盲,杞人忧天是这么用的吗?”
“好好好,我文盲!”杨森很理解那种压力,好声好气,“说起来,你为什么这么有信心?看你宣发的阵势,你这是看好唱片销量能过百万?”
“嗯,差不多吧。”李辉发泄一通,情绪好了很多,“我做过市场调查,还记得《北京一夜》吧?”
杨森点头道:“嗯,当年那首歌也算是火爆一时了!”
“对,那首歌能火,就表明民众对这种风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部分民众虽然不太喜欢京戏的慢节奏,但对唱腔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你也听过小琛的歌,质量都属上乘,戏腔和流行结合得很好,没理由销量会输给《北京一夜》。”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李辉道,“我真正的信心来源于杨琛本身,他具有爆火的潜质。那两支mv你也看了,等发酵一段时间,也许那些小姑娘们不一定会冲着歌来买专辑,但一定会冲着人来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