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军票-《逆天换明》


    第(1/3)页

    至于东江军以前有没有这个规定,郭大靖已经不想知道。现在制定实行,也不晚。

    “陈副帅。”郭大靖有些迟疑,但还是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您听说过军票吗?”

    提到军票,很自然就会想起日本鬼子,想起他们用这种卑鄙无耻的手段掠夺占领区的财富。

    但军票却不是日本鬼子的专利,民国时期的军阀,二战时的盟军、苏联,都发行过军票。

    军票真正的定义是指由军事机构发行并主要流通于军队中的小面额钞票,或称代金券,通常是在国家发生或参与战争时发行的。

    既然缺银子,能不能在东江镇内部发行军票,作为内部流通的货币。郭大靖以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但他不是金融专业,考虑得也不是很周细。

    光复金州后,最迫切的任务便是大量采购武器装备和粮草物资。同时,扩军备战也是确保金州安全,并在明年进行大反击的重要条件。

    朝廷即使恢复粮饷,也是按照额兵三万六千来发放,甚至按两万八千也有可能。

    也就是说,指望朝廷拿出粮饷来让东江镇扩充军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是自己想办法。

    以田地和收成代替饷粮,已经实施,但不太好计算。而且,也不够直观,没有拿着白花花的银子那么兴奋激动。

    其实,东江镇的官兵们拿到饷银也真没太多的地方能去消费。坐船去山东潇洒,你当是现代呢,交通工具既方便又快捷。

    而军票呢,除了和银子在外观上不一样,在东江镇内部的话,也同样能够花用,与银子的实际用处就相差不大。

    “……使用军票还能防止银子外流,肉烂在锅里,怎么流通都在咱们东江镇的内部……”

    “刚发行的时候,肯定会有人不相信,印得花花绿绿的纸能当银子用?人们更愿意拿到银子,那咱们可以定个期限,比如一年后,就能拿军票如数兑换银子。”

    “如果拿到军票的官民还是不放心,估计会尽快换成其它实物,比如粮食、布匹等等。这也挺好,一样等于咱们收回了银子,付出了实物……”

    “老百姓以物易物挺麻烦,使用军票的话,比银子更方便,咱们从山东采购商品,也能卖给老百姓,回收军票,还促进商贸的发展……”

    “外来的商人,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持有军票,印一些大额的专给他们,一年给些利息,如数兑换金银……”

    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手里有了军票,或者说是代金券,总能促进消费。之前是发粮,现在改成发军票,你自己决定买什么,更加自由。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其实却等于扣除了银子,并且少发了粮食。毕竟有粮食够吃,却需要棉布或其它生活用品的人。

    而且,东江镇把住了从外采购的渠道,还能从中赚取些差价。当然,暴利是不允许,也不可能的。在加价幅度上,要有一个严格的规定。

    水师的船只闲着也是闲着,有效利用起来,在运费上就省了一大笔,只赚不亏。

    郭大靖终于讲述完,最后也不是很确定地说道:“这只是末将的想法,如何完善,利弊权衡,何时实施,还是要毛帅、陈副帅决定。”

    陈继盛听得很入神,时而微笑,时而喜悦,时而皱眉,对这新事物还有个消化的过程。

    李维鸾也是表情变化,但眼睛亮了起来,显然是颇感兴趣,并认为是个可以好好考虑的建议。

    关键是发行军票的话,在某些程度上,意味着军户制度的放松,意味着不能随意地扣发军饷。

    就象毛文龙之前所计划的,朝廷恢复粮饷后,只发粮,不发饷,把饷银用来购买火枪。

    可有军票的话,你就得发。虽然不是现银,可到期兑换,不一样要拿出银子?只不过是拖了一年半载,等于是背负着债务,早晚要还。

    “头绪很多很复杂,需要从长计议啊!”陈继盛没有马上决定,但对郭大靖的奇思妙想还是给予了肯定,“这个建议非常好,是立足长远,利在东江的好办法。”

    郭大靖也只是说出来,并没奢望能马上实施。

    军户制自有它的好处,但对于调动军民的积极性,还是有着负面影响。在他的思维中,白扣白征用,这样不好。

    就象他要用田地代军饷,并对军民耕种给予优惠政策一样,调动起积极性和热情,是最大的目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