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蒙,过个好年-《逆天换明》


    第(1/3)页

    所谓的宽仁之政,是与老奴相比,目的却并未更改。只不过一个专用皮鞭,另一个手里还拿了胡萝卜,能够更好更长期地剥削和压榨。

    “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现在是皇太极的思想,以及将要推出的政策。

    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便得到缓和,对外征战也有了物资支持。

    但皇太极也知道要实施的话,将是阻力重重。

    内部贵族分权势力的存在,必然会与他的理念产生冲突,想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更是举步维艰。

    “启禀汗王,范文程前来觐见。”侍卫入内禀报,让皇太极不得不收回烦乱的思绪。

    时间不大,范文程走了进来,施礼拜见后,很荣幸地得到了落座的礼遇。

    不待皇太极询问,范文程先躬身呈上文件,才恭谨地斜签着身子坐下。

    皇太极伸手取过,翻开阅看,边看边微微颌首,显示出赞扬之色。

    这是范文程、罗绣锦、宁完我等人合议拟定的章程,力图稳定社会秩序,并制约贵族特权。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开篇之句便很好,精僻而直指要害。”皇太极缓缓说道:“编户为民,满汉一体毋致异同,也正是本汗王的本意。”

    “编户为民”就是将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剥削压榨轻了,也有了一定的自由和私人财产。

    范文程躬身奏道:“启奏汗王,实施此政的前提是丈量土地,将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各旗主、贵族再立庄田。”

    皇太极抬起目光,看着范文程,稍显无奈地说道:“本王会尽力晓之利害,争取在议政时通过此新政。”

    触及到了旗主和贵族的利益,皇太极心中清楚,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把政策推出并实行下去。

    范文程再次躬身奏道:“我等还有一策,即把每十三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八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设村立屯,编为民户。”

    皇太极目光一闪,露出了微笑,说道:“此策甚善。”

    两策择其一,只要有一项获得通过,皇太极觉得就达到了目的。削弱和制约旗主和贵族,不能操之过急,只能缓缓为之。

    关键是实力和威望还不够,皇太极心里明白得很。

    先说实力,两黄旗是皇太极的铁杆力量,代善的两红旗算是支持力量。但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两蓝旗,就不好说了。

    说到威望,皇太极也有些汗颜。自他继位,征伐朝鲜算是战绩,宁锦之战损失不小,差不多是持平了。

    也就是说,现在想要称帝,条件根本不成熟,反倒是逼着其他旗主联合起来加以反对。

    “明年,本汗王决意征讨蒙古诸部。”皇太极放下文件,直截了当地问道:“范先生以为如何?”

    范文程只是略一沉吟,便躬身道:“汗王英明。先攻朝鲜,再击蒙古,剪除明国的两大助力。”

    这只是战略上的考虑,皇太极还希望借助一场大胜,来提升自己的威信。范文程没全说,但心中明白。

    在古代,称帝这样的大事,总要有个理由,才能上尊号。什么“远人归服”,什么“国势日隆”,什么“祥瑞出世”等等。

    其实,什么理由不重要,也不难找。只要实力强大,只要威信足够,编个理由还不是轻松之极。

    而且,对于没有臣服的蒙古诸部,皇太极并不太过看在眼里。他计划出动四旗,获胜便有绝对的把握。

    两黄旗是必须的,并不一定要作战,但这是保护他安全的最值得信任的力量。另外两旗,他也选好了,便是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

    谣言虽然不值一驳,但谁知道会在多尔衮兄弟心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波澜不惊恐怕不可能,连平头百姓听到别人说你有帝王之气,或者说你家祖坟冒青烟,还会有想法呢!何况是手拥两白旗、有资格竞争汗位的多尔衮?

    所以,皇太极认为还是带在身边观察使用,最保险。顺便,还能够削弱两白旗的实力。

    当然,这些都不是能对范文程等人说的秘密。心里这么想,也只能憋在心里。

    皇太极又想到一事,从桌案上翻出一份文件,对范文程说道:“东江军游击郭大靖,要重视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