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徐光启献策-《明末达人秀》


    第(2/3)页

    “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贾亦韬来了兴致,适时地问了一句。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降低陕西天灾的影响,达到真正救灾的目的,要想一劳永逸,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兴修水利,而是改良农作物,让百姓多种植一些抗旱性作物,比如番薯、玉米、棉花、南瓜。”

    “尤其是番薯,种植起来非常容易,只需要提供一些秧苗,待其长出一定长度的藤蔓,剪裁番薯的部分藤蔓,截成一段一段,插入土壤之中,就能成活,进而大面积的种植,短期之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口粮。最为关键的是,番薯极为耐旱,只需在幼苗期和插秧的时候浇灌,就能成活,还能与适量的玉米、南瓜进行套种。”

    “而且,连年旱灾之后,有许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如将其中的一些青壮年组织起来,兴修水利,挖河造渠,挖水井,在提供吃食的同时,再予以些许的酬劳。”

    “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一举两得效果,既赈济了百姓,又能缓解陕西百姓的用水需求。”

    “不错不错,确实是不二的赈灾选择,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陕西旱灾的影响。”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一副很认可的样子,赞叹了一句之后,忽然转而问道:“徐光启,让你担任陕西布政使,专门负责赈灾,兴修水利,怎么样?”

    “呃~”

    很明显,这个任命再次出乎徐光启的意料,条件反射一般的脱口而出:“皇上,此次返回京城,不是要老臣编撰新朝历书吗?”

    贾亦韬并未回应对方的反问,而是笑吟吟地说道:“徐光启,你可要想清楚,一个礼部右侍郎不过是正三品,而陕西布政使却是从二品,虽然归总督、巡抚所辖,却等同于巡抚。”

    然而,徐光启却是满脸的无奈之色,一阵苦笑,摊了摊双手,将自己瘦弱的身体完全暴露在贾亦韬的实现之下,同时徐徐说道:“皇上,您也知道,老臣今年六十有六了,早已是一副残躯,虽有心治理地方,能够忍受长途跋涉之苦,却有心无力于兴修水利,奔波在农事上面,微臣怕自己的体力跟不上。”

    这一刻,贾亦韬意识到自己过于想当然了,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身体早就不允许徐光启四处奔波,在兴修水利和推广耐旱农作物的事情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