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光义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这些民用物资能够带来的民间声望。 赵德芳也不是二傻子啊。 故此,这事儿赵光义弄不成。 晌午饭赵德芳没让御厨管,他不喜欢御厨做的饭菜。 一个黄泥小火炉,整体形状很像一个凹,要取暖得在上面放上蜂窝煤和煤砖,但要做饭就只在凹处放一个蜂窝煤就行了。 “哥哥要给呲啥?” 小曦曦拐哒拐哒跑过来,赵德芳能下地行走了,她干脆每天就跟着哥哥在景福殿遛弯,哪里也不去。 赵德芳一手拦着小曦曦不敢让她太靠近,一手拿着稍微有些弧度的铁锅心里有些不满意。 蒸锅,煮锅,炒锅,分那么开干什么?还是小时候老家用的生铁锅最好。 一个大锅可以煮饭蒸馍炒菜,炒出来的菜又香又脆,还有一个小锅可以利用大锅底下的余温烙饼或者炖点汤,既节省资源又方便干净。 此外,他还记得西北农村谁家有喜事儿请来大厨自己制作的连火灶,一个斜坡上面可以一把火伺候七八口锅的那种也可以推广一下嘛。 “倒不是古人想不到这些,古人要是想不到新时代农村为什么会有‘祖传手艺’的说法儿?还是材料没发生质的革命人家想到的只能是手里能用的材料的配合品。”赵德芳摸了摸铁锅,距离章丘铁锅还差了不少,但已经有熟悉的影子了。 几个内侍站在旁边不敢阻拦,这可是四皇子“试验”所用的! “颠锅会吗?”赵德芳试图考察一下这时代做饭的技术。 几个内侍赔笑着摇头。 请来的几位工匠也不知道。 “也是,火不够大颠锅干什么,炒粉炒饭……”赵德芳忽的一拍额头,连忙让内侍过去请一下,“问问王继恩,我爹这会忙不忙,不忙的话……算了,你们传一张纸条过去。” 从炒粉炒饭他想到了一种可以在古代的物质条件下尽可能低的压低军粮成本的利器。 粉条? 有。 但此刻他想到的是《舌尖上的中国》里出现过,他家也只做过,他所在的乡政府还发展起来的一个不算小的的手工作坊的产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