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跟随周似东进的路上,也有不少较为庞大的部落加入。 按照常理,塔坦卡在这些部落的代表面前,应该要畏惧谨慎一些,地位也不会高的。 托斯卡周围的环境并不差,附近部落的实力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塔坦卡一人勇武,可以带动托斯卡的名声。 但等这个实力差距拉开到了一定程度,便不能如此了。 他们反而会去嘲笑塔坦卡的不幸,如此强壮的男人,竟然出生在了那么弱小的一个部落里,进而嘲笑托斯卡的不思进取,存在几百年了,还就那么点人。 但因为塔坦卡是最早认识周似的,也是对汉语学的最快的,大半年下来,已经可以和周似做到不用肢体语言,日常也能勉强交流了。 而那些强大部落连托斯卡那边的通用语都只能听懂一半,哪能一下子会说汉语? 所以在塔坦卡面前,他们没有丝毫高傲,像普通的小部落一样,对塔坦卡称颂赞美起来。 毕竟,他们还需要塔坦卡这个翻译来让自己和强大又智慧的“远房大哥”交流。 伴随着周似队伍的扩大,一个来自于中华大地的神秘又古老的音符,也在慢慢的传播—— 殷。 不管他们信与不信,周似拿出来的力量就在那里。 在这个蛮荒的大陆上,流行“以力称尊”。 但凡有一个部落掌握了周似手里的一半力量,只怕会毫不客气的去奴役其他小部落,把他们的男人和孩子杀光,只留下一部分女性,同时摧毁点对方祭祀先祖的祭坛,宣告其灭亡。 可周似他们没这么做。 华夏子民自古爱好和平,能交流就交流。 所以对于“中华”,对于对方所说的,大陆上所有人的共同祖先,那从遥远的大海对面过来的“殷商遗民”,他们充满了好奇。 如果先祖真的和周似等人有关系,又曾经那么强大,那自己……认祖归宗也没问题! 谁不希望哪天突然有个世界富豪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伸出双手满是感情的说道,“做我的儿子吧!” 唯一可惜的是,老祖宗有那么好的东西,搬了次家以后都没有流传下来,自己这个后人当得……够失败的。 难怪老祖宗托梦也托给大洋彼岸的那些人,而不是给自己。 “滋尔殷族—— “本诸夏之脉,奈商周交代,东移至此……今归于诸夏,当复先祖之命,承三代之德……” 在东进四五个月后,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周似也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大型动物用来拉车骑乘,光靠着双脚,实在是难以为继,于是带着队伍返回了最开始的落脚点。 他们一百来人也得以重新集结。 虽然落脚点位于后世的旧金山处,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可殷洲没有大型的横向山脉着实是个硬伤,北边的风雪太容易纵贯整片大陆了。 这便导致被周似命名为“新乡”的落脚点虽说在入冬没下雪,但也免不了冷风逼人。 在周似他们还没回归之时,留居新乡的其他人和托斯卡部落就在为了过冬而做准备了。 大明方面,帮托斯卡部落建了一些新的夯土房屋,还用土法烧了一些炭出来,保证冬季也能够有足够的热力来源,而不是要在冬天顶着寒风到处寻找火柴。 除此之外,趁着有时间,船队的航海家们还把自己从大明带来的一些农作物种子拿出来,指导托斯卡的人种下,让他们迅速的就从一个只会渔猎采集的原始部落,进化成了一个会进行农耕的“文明人”。 托斯卡的酋长和祭祀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远房兄弟会让他们把那些小小的种子撒到地里,还小心的呵护那些小苗。 甚至还会收集排泄物,混上一些东西,把它们堆积起来,过段时间再放到长苗的地上面…… 夯土房子他们能理解,但这个实在不行了。 可是等丰收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 库房前所未有的满足,粮食第一次堆满了仓库,光是看着,就能让人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冬天不会再像过去一样,饿死一些没有足够食物来源的老幼妇女。 酋长和祭祀望着这一幕,对于先祖的指引充满了感激。 如果没有祖先,没有那个愿意将先祖指引付诸行动,不惜辛苦来帮助自己的大明皇帝,没有周似这些拼命渡海而来的人…… 他们哪里见得到这场面?! 而周似的回归,也让“农耕”带给殷洲的惊喜,迅速传播出托斯卡地带,喜悦和羡慕,在不少部落中出现。 那些跟着周似回来的其他部落代表,基本还是殷洲西部生活的土著,很多是没有见过“种地”这种东西的,连青铜器都没见过,每每过冬,也是省着混日子,挨饿等着春天到来。 而新乡这边,经过半年的建设,水平也许还比不上大明本土的普通乡村,但整齐的土房子和田地,以及因为缺少铁器,而不得不用木制和骨制来干活的临时工具…… 每一样,都是能够让这群人羡慕的存在。 这个冬天可以过好了。 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烤着炭火,吃着杂粥,除了周似他们还在挑东捡西,各种嫌弃外,其他人都觉得很满足。 特别是等到冬天过去,代表们回到自己的部落里,见到冬季给部落带来的摧残破坏,一些亲人离开后,对比生出的情感更加强烈。 周似乘热打铁,让一些倾向于自己说法的部落集合起来,举办了一次大型祭祀,告慰天地神灵,对分散于各地的殷遗民部落进行整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