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第一道诏书-《崇祯十五年》


    第(2/3)页

    所有人都退下,朱慈烺一身重孝,跪在棺前,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陛下,您安心的去吧,你之夙愿,我必帮你完成,你之遗憾,我也必帮你补全,千秋万载,皇明浩浩荡荡~~”

    ……

    崇祯帝出殡大礼完毕以后,就是新君正式的登基大礼了。

    整个仪式极为繁琐。

    新君着皇帝服衮冕,百官朝拜,行五拜三叩头礼,告天地、宗庙、社稷。

    虽然礼部官员早已经按部就班的安排好了礼仪流程,作为皇帝新君只需要按照流程图操作就行了,但第一日的登基典礼,第二日祭天告庙,第三日,百官出至承天门,鸿胪寺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行礼如仪,终于完成所有的登基大礼之后,朱慈烺还是有点累的站不起来。

    新君继位,首先要定下的当然就是年号。

    在大典之前,首辅周延儒拖着“病躯”,携蒋德璟范景文和礼部官员送上三个年号,供新君选择。

    乾圣、兴福、咸嘉。

    但朱慈烺不用,而是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年号。

    隆武?

    “隆者,使兴隆。武,武备军事。如今建虏在辽东虎视眈眈,松锦之耻未雪,东虏在宣府大同骚扰,李自成张献忠未灭,武备不振,致使我大明为四敌所困,非兴隆武备,才有乾圣、中兴、咸嘉的可能。”

    朱慈烺脸色肃穆,不容置疑。

    “就这么定了。”

    说完,转身就走。

    群臣惊异。

    待太子走后,所有人都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咳嗽着点头:“陛下深思熟虑,非我等能及,隆武甚好,甚好啊。”

    当朝廷宣布,新君年号为隆武时,所有人都明白,作为太子之时,陛下就统领大军,攘外安内,现在登基为皇帝,对武备军事怕是会抓的更紧,而对于武人,也怕是会更加重视。

    文官们心中有忧虑,担心武人地位会急剧提高

    但新君初立,威望正隆,没有人敢说不是。

    ……

    新君继位,年号确定,长达二十七天的服丧期结束,朝廷恢复了正常运转。但依照惯例,这一年仍被称作“崇祯十七年”,等明年春节过后,才是隆武元年。

    不过大明帝国的崭新时代,现在却已经是开始了

    脱去孝服之后,朱慈烺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内阁的补全。

    黄景坊遇害,陈演罪,内阁一下少了两人,此外兵部尚书张缙彦下狱,吏部尚书郑俊三告老,朝中空缺一下就多出不少,更何况,很多人都已经看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和首辅周延儒过往就不亲近,定王之乱时,周延儒又没有立阻,隐隐地,甚至还帮助了定王,以新君的脾气,岂会容他?

    而聪明如周延儒者自然也早已经看出,于是主动上奏,称自己年老体衰,已经力不从心,恳请辞官回乡养老。

    但却被隆武帝驳回了。

    而且隆武帝还对周延儒温言安慰,颇有继续重用的意思。

    消息传出,群臣都惊讶,不明白隆武帝什么意思?

    接着,隆武帝登基以后,第一道圣旨传出。

    “遵先帝遗训,存者召用,殁者恤录,凡十五年以来,因兵败谏言诸事,入诏狱者,即先释放……”

    诏狱。

    前湖广总督侯恂跪倒在地,哭道:“谢陛下隆恩~~”

    不止侯恂一人,这些年因为历次兵败,而被投入诏狱的巡抚总督侍郎全部释放,诏狱为之一空。而被流放边疆的那些兵败巡抚,也都陆续召回。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的诏狱在某种意义上,几乎等同于是一座小型的人才库,除了一些确实不堪用的,大部分的巡抚侍郎,都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将他们囚在阴冷的诏狱,不但对他们是一种折磨,对大明也是一种无谓的损害,起复重用这些人,远比用那些没有也什么经历过的,新科进士要好的多。

    当然了,另一种意义也是拉拢,有此仁政,文官集团必然对他更加向心。历朝历代,新君继位,大部分都会这么做。

    “陛下圣明~~”

    以蒋德璟为首,群臣对新君的宽仁,感激涕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