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章 毒龙帖耳收雷霆(三)-《金鳞开》


    第(2/3)页

    在东南时代,因为戚继光的地位所限,以及倭寇多以小股骚扰为主,故而戚家军的编制较小。到了蓟镇,蒙古铁骑如同狼群,一群群地大掠边境,而且那时候的戚继光已经是大明栋梁,故而戚家军的编制较大。

    可以说,一直到了北方,戚家军才算真正成形。从戚氏兵书中可以看出戚继光对火器的重视程度,步营火器配置率高达五成,辎重营的火器配置率更是高达六成。以高强度重火力打击对手,防御城池,可以说是戚家军的建军思路。

    然而后来明军的火器一rì比一rì糟糕。以至于后来转变成为关宁铁骑的戚家军,也渐渐放弃了火器传统。这种退步的原因贯穿了从火药制造、火器生产、士兵操练、临阵心理各个环节。

    为了中饱私囊,火药局首先就偷偷改变了火药配方,以次充好,以至于火药威力不足。

    其次是火器生产,缺乏质量管理机制,时常有炸膛之事发生,使得士兵畏惧火器甚于敌人。

    再有便是士兵操练。

    戚家军的操练已经成为了制度化,兵士对于自己的武器了解程度较高。而后来的明军将操练视作过场,从三rì一操到五rì一操,乃是十rì一操,再到上官检阅方才操练,最后成了上官即便来检阅也不操练的地步。

    这样的士兵,拿长矛腰刀都够呛,更何况技术要求更高的火器?

    临战的心理素质也十分重要。大明从萨尔浒之后与外族作战,十有仈jiǔ是输,以至于兵卒看到敌人来了,远远就开火,开完了就一哄而散,这样还能打什么仗?明明领先北方蛮族一个世代的武器,在这些明军手中,还不如一根烧火棍。

    朱慈烺要想强军,肯定要大力发展火器,不说恢复到戚继光时代,起码也要回到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才行。那时候的明军主要是摊上了猪一样的将帅,其作战能力并不逊于建奴多少。

    如今火器制造的高手都在江南,而火药制造就在手边。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朱慈烺自然要先从火药着手,完善火药生产流程、存储规章,培养出一批熟练的手工业工人,将明晰工序,建成流水线。

    这项工作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领导者的极大精力,也只有在游戏中才可能派个内政九十五的牛人就能每天收获数吨火药的事。

    好在朱慈烺已经有了底稿,在宫中蛰伏时撰写的规章制度母本只需要改头换面,略作细节修改就能够拿出来用。

    刘维虽然是名义上的管理者,实际上只是个执行者。更确切地说来,他是个检查太子规章制度落实与否的执行者。在他带着叔父交付给他的内官来到安民厂的第一天,就发现叔父给的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愉快。

    “刘爷,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火药都是这么做的,配方若是改了,未必会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