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七龙夺珠之首战不利-《大唐西宁王》


    第(1/3)页

    中受降城有内八景外八景,西山上的“梵钟暮鼓”位列外八景之,夕阳西下时,坐于半山腰的绣花亭上,遥闻城西莲花寺的钟声和城楼上的鼓声,远望滔滔黄河水东流,确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W    w★W★.    8★1    z√W    .★CoM

    这一切对性情散淡、醉心诗赋文学的王奔来说并不陌生,杨昊和石雄则都是第一次见到。石雄性情旷达,见到这番景致,忍不住望着群山长啸了一声,回声阵阵,久久不绝。杨昊也跟着喊了一嗓子,他本是一个内敛好静的人,这一嗓子喊来完全是随性而为。喊完之后,杨昊觉得心中十分畅快,与石雄的心距无形间也拉近了许多。

    开成元年八月,在丰州城外,杨昊曾暗助石雄脱险。对此,石雄铭记在心,时时刻刻在想着找机会报答。因此当杨昊提议三家在绣花亭会面时,石雄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不光如此,他和自己的四位结拜兄弟:常松林、张华阳、万涛、穆敏中,一同赶来参加会议,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王奔如约而来,除了熊林岱,他的身后还跟着天德军的一干老将,这些老将们原本都已卸甲归田,因这场内乱,才又听从王奔的召唤重新披挂上阵。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将军们虽久疏战阵,身体也不及壮年,但声望和资历摆在那,披甲往那一站就像竖起了一杆大旗,门生故旧顿时应者云集。

    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投缘,都有种故友重逢的感觉,心中没了隔膜,话就好说的多了,加之此前杨昊已将结盟的要义告知二人,三人不说闲话直进主题。

    王奔提议三家订立一份密约,实行军事互保,一家遭第三者侵犯,另外两家有义务以全部兵力、财力、物力进行援助。杨昊与石雄都表示同意。熊林岱拿出自己连夜草拟的协议,杨昊交曲清泉与关索审读,石雄交常松林等四人审读。

    杨昊道:“文字上的事且慢慢去推敲,咱们三人先商议一下刀枪上的事。河东刘德三率军夜渡黄河,已屯兵城东。两位兄长可有退敌妙计?”

    王奔道:“刘德三乃河东名将,绝不在董八成之下,以我之见,各部宜凭险据守,做节节抵抗。刘德三远道而来,军粮必然不多,耗个十天半个月,他军中无粮自然溃败。”

    石雄道:“我也久闻刘德三之名,与这样的强手对阵,一味防守未必是良策,以弟愚见还是主动出击,中受降城四周皆山地,咱们凭借山势与他游斗,河东步军多骑兵少,带着他在山里兜两圈,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等他疲惫不堪时再回过头来一口咬死他。”

    王奔听了不置一词,却问杨昊:“杨兄以为如何?”

    杨昊沉吟道:“刘德三智勇双全,兵多将广,正面与其对阵只怕都不是他对手。凭险据守节节抵抗,虽说可以耗其军力磨其斗志,然不免陷入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窘境。刘德三可凭借优势兵力将我们各个击破。石兄之法虽然高妙,但刘德若不进山追击,而是紧守营寨与我相持又将如何?他缺粮我也缺粮,万一耗他不过,岂非不战而溃?”

    王奔笑道:“似杨兄这么说,咱们干脆归降算了,又何必再议呢?”

    杨昊笑道:“王兄说笑了,我的意思是应放弃中小军塞,收缩兵力防守几处险关要隘,以全军为上,择机出击,袭扰之,耗其兵力,疲其意志,不与其决战,待其粮尽兵疲再寻机破之。此外要施行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给他,我虽缺粮尚能入山寻树根吃,他只好留在平地吃土,耗下去只能他先死。这就如同编织了一个大铁笼将河东来的这头猛兽关了进去,任他胡冲乱撞,只是不让他出来,久必困死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