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九章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创富的市场和战场一样,都是风云变幻,高深莫测的成功与失败,前途未卜。 在战场上每向前一步都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在市场中也一样。 任何一个梦想着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必须了解风险。 面对风险,驾驭风险,才能成功。 有四人准备过桥,一人是盲人,一人是聋子,还有两个健全的人。 桥下面是地势险恶的大峡谷,涧底是怒吼的湍急的水流,只有几根光秃秃的狭窄的铁索横搭在两面悬崖的峭壁间。 四个人只能是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冒着死亡的危险到达桥的另外一端。 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我们可能会担心那位盲人和那个聋子,因为毕竟他们有身体缺陷,恐怕难以完成这样的行动,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那位盲人和那位聋子都顺顺利利、安安稳稳地过了桥,其中一个健全的人也过了桥,而另一个却跌下去被怒吼的大水夺去了生命。 难道那位健全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不是,他的弱点恰恰是因为他的耳聪目明。 正如那位盲人说的: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不知道前方是危险,我就心平气和地攀索,结果比较顺利;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听不到脚下咆哮怒吼的声音,所以我的恐惧就相对减少很多。 而过桥的两位健全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活下来的那位说:“我过我的桥,我走我的路,险峰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急流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我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心情舒畅就够了。” 而另外一位掉下桥的人却是十分惧怕脚下的水流和怒吼的声音,因此战战兢兢不敢往前,心情也是十分复杂,结果就掉下去了。 这则故事以生动的笔触告诉我们,风险是什么。 风险就是那座在危崖上的吊桥,要想成为富人阶层的一员,你就必须走过桥去。 风险在这里就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它能够成全你,更能够使你一败涂地。 但想创富的你别无选择。 否则只能留在贫穷中继续挣扎。 故事同时还说明,只有那些敢于冒险者才能够成功。 1680年,英国人爱德华·劳埃德在泰晤士河畔开了一家咖啡馆。 这个咖啡馆马上成为海员之家,一些船主、富商、航海家经常在这里集会喝酒。 当时由于通讯设备还相当落后,没有发行报纸,人们彼此传递信息的场所就是咖啡馆。 劳埃德广泛收集主顾们感兴趣的远洋航运信息,为他们彼此传递,使咖啡馆的生意异常兴隆。 可是,劳埃德并不甘心一生都做咖啡店生意。 他认为,作为一名男子汉应敢于冒险,富于创造,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他一直在等待良机,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 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劳埃德听到伦巴第人在做海运保险。 在那时,英国海运十分不安全,不是碰到想不到的恶劣天气,就是遭到海盗或敌方的袭击,海难事件经常发生,从事海上贸易的人都希望有人能为他们的船只和财物保险。 这些信息给了劳埃德很大启发。 他想,为什么不倡议船主、货主参加海运保险呢? 这一大胆倡议一经提出,便获得了船主、货主们的积极响应,一拍即合。 劳埃德在航运朋友们的支持下,决心在英国创立海运保险事业。 所谓海运保险,就是:用保险的方法,使船舶发生任何损失或损害时不至于造成破产;由多数人分担少数人的损失。 所以商人们特别是较年轻的商人,受保险方法的吸引,更愿意自由地从事商业冒险。 劳埃德为了筹划资金,果断地拿出了所有积蓄。 接着,又着手物色办事人员。 他在这个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领域中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 很快,劳埃德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建立了“劳埃德保险公司”。 在英国泰晤士河边的这家咖啡店一跃成为英国保险事业的发源地。 劳埃德经营有方,劳埃德保险公司的魄力和信誉使得保险业不断拓展,保险的项目也日渐增多,范围也随之扩大。 美丽的影剧两栖明星玛莲·戴崔姬就为自己的容颜和一双玉腿在劳埃德保险公司投保100万英镑。 这一举动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关注。 可见,劳埃德公司承担的项目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从太空卫星、超级油轮,到主演电影《超人》的男影星的人身安全,都到劳埃德公司去投保。 因为劳埃德公司是采取合组的劳合社经营管理公司,财力十分雄厚,敢于承接金额庞大的保险项目。 它的名声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劳埃德认为:风险越大,成功机会就会越多。 显然,没有冒险,就不会有今天的劳埃德保险公司。 正因为风险的正面效应才使得爱德华·劳埃德取得了成功。 因为风险的双面性,所以冒风险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就能够赢取成功。 风险程度有大小的区别。 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 百万富翁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 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 百万富翁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 百万富翁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 风险的成因是形势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 但当前面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或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很快把你带领到目标中去。 于是风险出现了,或停步,或前进,你要做出选择。 前进? 可能跌得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 停步? 也许得保安全,但也会错过大好良机,令你懊悔不已。 百万富翁事前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对自己说:“情形最糟,也不过如此!” 然后拼尽所能,去实现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觉坦然,对自己,对别人无愧。 作为一名成功的证券投机商,霍希哈从来都不鲁莽行事。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他有一句名言: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买减价的东西。 而这个至理名言是以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1916年,初涉股市的霍希哈以自己的全部家当买下了大量雷卡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他原本以为这家公司将走出经营的低谷,然而,事实证明他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霍希哈没有注意到这家公司的大量应收账款实际已成死账,而它背负的银行债务即使以最好的钢铁公司的业绩水平来衡量,也得30年时间才能偿清。 结果雷卡尔公司不久就破产了,霍希哈也因此倾家荡产,只好从头开始。 经过这次失败,霍希哈一辈子都牢记着这个教训。 1929年春季,也就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大股灾和经济危机来临的前夕,当霍希哈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个席位的时候,他突然放弃了这个念头。 霍希哈事后回忆道:“当你发现全美国的人们都在谈论着股票,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你应当意识到这一切不会持续很久了。 人们不问股票的种类和价钱疯狂地购买,稍有差价便立即抛出,这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好兆头。 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净赚了400万美元。” 这一个明智的决策使霍希哈躲过了灭顶之灾。 而正是在随后的16年中,无数曾在股市里呼风唤雨的大券商都成了这次大股灾的牺牲品。 霍希哈的决定性成功来自于开发加拿大亚特巴斯克铀矿的项目。 霍希哈从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及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中感觉到,铀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项战略资源。 于是,从1949年到1954年,他在加拿大的亚大巴斯卡湖买下了1 222平方公里的土地,他认定这片土地蕴藏着大量的铀。 亚特巴斯克公司在霍希哈的支持下,成为第一家以私人资金开采铀矿的公司。 然后,他又邀请地质学家法兰克·朱宾担任该矿的技术顾问。 在此之前,这块土地已经被许多地质学家勘探过,分析的结果表明,此处只有很少的铀。 但是,朱宾对这个结果表示怀疑。 他确认这块土地藏有大量的铀。 他竭力向十几家公司游说,劝它们进行一次勘探,但是,这些公司均表示无此意愿。 而霍希哈在听取了朱宾的详细汇报之后,觉得这个险值得去冒。 1952年4月22日,霍希哈投资3万美元勘探。 在5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早晨,他得到报告:在78个矿样中,有71块含有品位很高的铀。 朱宾惊喜得大叫:“霍希哈真是财运亨通。” 霍希哈从亚特巴斯克铀矿公司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1952年初,这家公司的股票尚不足45美分一股,但到了1955年5月,也就是朱宾找到铀矿整整3年之后,亚特巴斯克公司的股票已飞涨至252美元一股,成为当时加拿大蒙特利尔证券交易所的“神奇黑马”。 在加拿大初战告捷之后,霍希哈立即着手寻找另外的铀矿,这一次是在非洲的艾戈玛,与上一次惊人相似的是,专家们以前的钻探结果表明艾戈玛地区的铀资源并不丰富。 但霍希哈更看中在亚特巴斯克铀矿开采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法兰克·朱宾的意见,朱宾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后认为,艾戈玛地区的矿砂化验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能更深地钻入地层勘探,一定会发现大量的铀床。 1954年,霍希哈交给朱宾10万美元,让他正式开始钻探的工作。 两个月以后,朱宾和霍希哈终于找到了非洲最大的铀矿。 这一发现,使霍希哈的事业跃上了顶峰。 1956年,据《财富》杂志统计,霍希哈拥有的个人资产已超过20亿美元,排名世界最富有的前100位富豪榜第76位。 霍希哈的失败和成功都是偶然性中带着必然性的。 因为风险是一种双刃剑,但只要你审时度势,仔细考察分析,冒险就会给予你优厚的回报。 冒风险并不等于蛮干,它是建立在正确的思考与对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 克劳塞维茨说:“只有通过智力的这样一种活动,即认识到冒险的必要而决心去冒险,才能产生果断。” 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应依据所掌握的资料、信息,结合客观规律,扫除个人的情绪、偏见等主观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估计其可行性,尽可能地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决策。 须知,卓越的勇敢与智慧缺乏的勇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勇敢,前者叫勇敢,而后者被称为莽撞。 美国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可能是世界电脑业中在进取精神、胆识魄力、坚强果断、高傲自信等方面,唯一能与比尔·盖茨媲美的企业家。 两人都是白手起家,领导自己的公司不断扩展壮大;两人都以技术专家自居,但却以强硬的企业战略家闻名于世。 埃里森这方面的特征,甚至从他的业余爱好中就可以断定:赛艇、飙车,还曾经自己开着一架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 他藐视传统,挑战权威,开发了关系数据库的商业价值。 连IBM这样的业内巨头都认为商业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见经传的埃里森却敢大胆尝试,这或许就是他能够成功的最大秘诀。 其实这是埃里森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决策的结果。 现在他创建了一套以网络为依托、以团体机构和企业为顾客的应用软件,与其数据库软件结合,使信息处理更为简便。 这将是一种难以匹敌的创造性的结合,甲骨文能够以此把它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但无论风险是不期而遇的还是有所预示的,在我们准备为一些重大事宜做出决定以前,都必须假定风险一定会发生,不能对风险发生的时间抱侥幸心理。 风险无论发生得早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不得不始终对它保持警惕,对自己保持坚定的信念。 善于冒险的人,绝不会把两只脚一起踏到水里试探水的深浅。 非洲有句俗语说:“只有傻瓜才会同时用两只脚去探测水深。” 同样地,只有笨蛋才会在没有投资经验时就孤注一掷。 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倾巢而出”,还是以“试”为宜。 高明的将领不会让自己的主力军队暴露在不了解情况的危险下,但是为了获得敌情,取得先机,他们会派出小型的侦察部队深入战区,设法找出风险最小、效果最大的攻击策略。 投资的冒险策略亦是如此,在不熟悉的投资或状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忌“倾巢而出”,此时以“小”为宜,利用小钱去取得经验、去熟悉情况,待经验老到、状况有把握时,再投入大钱。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克服恐惧的最佳良方就是直接去做自己觉得害怕的事。 冒险既然是投资致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要逃避,先从小的投资做起,锻炼自己承担风险的胆识。 有了经验之后,恐惧的感觉会逐渐消除,在循序渐进地克服小恐惧之后,就可以去面对更大的风险。 很快自己将发现,由冒险精神带给我们的历练,正协助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卡耐基 穷人无风险,富人掌控风险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想创造机会,却想不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亿万富翁非常清楚地知道风险在所难免,冒险就是抓住机遇。 但他们充满自信,在风险中争取获得更多的金钱。 冒风险,当然就要预备付出一定代价,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 一位亿万富翁说:“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在安全中成就一番伟业的。” 许多勇于选择冒险,善于利用机会的亿万富翁,他们总是从不畏惧艰难挫折的挑战,而是将磨难看作是对生存智慧的一种检阅。 他们通过冒险展现出自己的不凡身手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把它视作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成功了,即是取得了部分的收获,进而继续搏击不止。 失败了,即将其作为是给成功所做的台阶。 对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冒险是发财致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假如一次冒险成功了,下次你用更多的资本冒险时,你的自信心会大大提高。 记住,想拥有巨额财富,就必须有强烈的进取心;敢冒风险,机遇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卓越的人,是在思想上或在行动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险的人,这种卓越性,出自一个较大的内在宝库,他有更多的机会,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亿万富翁不仅是谋略家,同时还是有冒险精神的野心家。 在商海中,他们只要看准机会,就敢于决断,“大胆下注”。 成功的亿万富翁,常常会发动果敢的变革或投资行动,有时几乎是以公司命运做赌注。 这些行动风险极高,有些是在公司发展初期想要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时采取的。 琼斯在波士顿刚建铁路的时候就来到这里,那时候,波士顿还是一个小镇,自从建造了铁路,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人越来越多。 刚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只有500美元,他想在这里做一番大事业。 那时候,适逢土地价格升值,地价疯长,琼斯觉得做土地买卖一定能赚大钱,但苦于没有资金,他想到了租地的办法,几经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弃用的工厂。 琼斯提出租地60年,每年费用为10万美元,这样下来,整个租期厂家共收入600万美元,厂长一听很是高兴,觉得这要比卖地还要赚钱。 于是欣然同意了。 虽说600万美元对琼斯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但他并不担心,他又找来了一个投资商伙伴,成功地说服了他在这个黄金地带建造一座大厦。 大厦落成以后,琼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宣传,招徕了不少来波士顿投资的商人入住他的大厦。 一年下来,大厦给他带来的租金居然有300多万,他只需两年时间就可以把所有的租地的费用付清了。 而此时,那个把土地租给琼斯的工厂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风险意识是指一个人敢于大胆地寻找并没有充分把握的事情的精神。 对于富人而言,如春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同来。 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的眼中都失去了魅力。 这种人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风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 大凡成功人士,无不独具慧眼,他们在机会中能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美国石油巨商、亿万富翁保罗·格蒂,一生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冒险经历,因而被称之为“冒险之神”。 格蒂是一个神秘的冒险家。 1957年,当《财富》杂志把他列为全美第一号大富之后不久,他写过一篇直言无隐的自述,题目就叫《我如何赚到第一个10亿美元》。 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冒险中创立起自己的事业王国的。 有人说,格蒂是用他富有的父亲的遗产进行投资,才获得了成功。 其实,1930年他父亲去世时,虽然为他留下了50万美元的遗产,但在他父亲逝世之前,格蒂本人就已经赚取到几百万美元了。 格蒂1893年出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父亲是一位商人。 他小时候很调皮,但读书的成绩还算不错,后来进入英国的牛津大学读书。 1914年毕业返回美国后,他最初的意愿是想进入美国外交界,但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呢? 因为当时美国石油工业已进入方兴未艾的年代,一种兴致勃勃的创业精神鼓舞着年轻的格蒂到石油界去冒险。 他想成为一个独立的石油经营者。 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让他到外面去闯一闯。 但他父亲提出一个条件,投资后所得的利润,格蒂得30%,他本人得70%。 作为父子之间,这个条件尽管苛刻,但格蒂爽快地答应了。 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向父亲借了一笔钱之后,便径自走出家门,独自来到俄克拉荷马州,第一次进行他的冒险事业。 1916年春,格蒂领着一支钻探队,来到一个叫马斯科吉郡石壁村的附近,以500美元租借了一块地,决定在这里试钻油井。 工作开始后,他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产油720桶。 格蒂说:“我最初的成功,多少是靠运气。” 因为他打第一口井就打出油来了,而有许多的石油冒险家曾经倾家荡产都未打出一滴石油。 不管怎么样,格蒂从此进入了石油界。 就在同年5月,他和他父亲合伙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 不过,虽说是合伙,他仍然遵循他父亲原先提出的条件,只能收取这个公司30%的收益。 即使如此,他也依然财源滚滚。 就在这一年,他赚取了第一个百万美元,而他当年仅有23岁。 格蒂很有点不畏艰苦的精神。 创业之初,他穿着油腻的工作服,和钻井工人一起在油田里战斗。 他说,这也是他成功的一条经验。 他认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能与工人们一起奋斗,结为伙伴,士气必然大长,成功才会有望。 1919年,格蒂以更富冒险的精神,转移到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进行他新的冒险计划。 但最初的努力失败了,在这里打的第一口井竟是个“干洞”,未见一滴油。 但他不甘失败,在一块还未被别人发现的小田地里取得了租权,决心继续再钻。 然而这块小田地实在太小了,而且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进入此地,载运物资与设备的卡车根本无法开进去。 他采纳了一个工人的建议,决定采用小型钻井设备。 他和工人们一起,从很远的地方,把物资和设备一件件扛到这块狭窄的土地上,然后再用手把钻机重新组合起来。 办公室就设在泥染灰封的汽车上,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这里打出了油。 随后,他移至洛杉矶南郊,进行新的钻探工作。 这是一次更大的冒险,因为购买土地、添置设备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已花去了大笔资金,如果在这里不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他已赚取到的财富将会毁于一旦。 他亲自担任钻井监督,每天在钻井台上战斗十几个小时。 打入3 000米,未见有油。 打入4 000米,仍未见有油。 当打入4 350米时,终于打出油来了。 不久,他们又完成了第二口井的钻探工作。 仅这两口油井,就为他赚取了40多万美元的纯利润。 这是1925年的事情。 格蒂的冒险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促使他想去冒更大的险。 1927年,他在克利佛同时开4个钻井,又获得成功,收入又增加80万美元。 这时,他建立了自己的储油库和炼油厂。 1930年他父亲去世时,他个人手头已积攒下数百万美元了。 随后的岁月,机遇也常伴格蒂身边。 他所买的租田,十之八九都会钻出油来。 而且,他的事业也一直顺风满帆,直到成为世界著名的富豪。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 问题是,许多事很难分清成败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时候也是冒险。 而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穷人不敢冒险,所以他们发不了财,永远是平庸之人。 而有钱人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并常能发大财。 有钱人相信“风险越大,回报越大”,“财富是风险的尾巴”,跟着风险走,随着风险摸,就会发现财富。 确实,有钱人不仅做生意,而且也“管理风险”,即使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 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 很多时候,有钱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所面临的风险是长期的、巨大的和复杂的。 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是风险与机会共存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触礁沉船。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风险,如财务风险、人事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创新风险等。 要想成功,就要有“与风险亲密接触”的勇气。 不冒风险,则与成功永远无缘,但更重要的是冒风险的同时,一定要以稳重为主,只有这样的成功,才是我们想要的成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