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蔡邕笑着看向女儿,“什么话,自家屋内又无外人,有什么不当讲的。” 蔡琰思索片刻,像是在组织语言,缓缓开口道:“我父自从应董相国之召为官以来,升迁速度在朝堂之上可谓绝无仅有。” 蔡邕点了点头,自从他被董相国征召后,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 这升迁速度不但是绝无仅有,更是空前绝后。 董相国对其知遇之恩不可谓不深。 这时只听蔡琰接着说道:“父亲受董相国知遇之恩,自然要投李报桃。” “只不过,无论是在朝堂之内,还是在朝堂之外眼红父亲的人可不再少数。” “先前王司徒已有了动作,只怕除了王司徒外,其他有心思的人也不会少。” “若是董相国出了什么意外,女儿怕……” 蔡琰眼色复杂的看向蔡邕。 蔡邕看着这个自己从小培养的女儿轻叹一声,“为父如何不知,若是董相国出了意外,为父恐怕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只不过,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父辗转半生,如今得董相国赏识,又如何能置之度外。” “更何况,如今大汉的江山……” “唉。” 蔡琰从小在蔡邕熏陶下长大,自然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但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悲天悯人之心。 更重要的是董相国对父亲言听计从,如今能够跟随董相国施展胸中抱负,也算是了却了心中之愿。 当然这也可能为自身埋下祸根。 蔡琰见父亲轻叹一声,小脸上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呵呵。”蔡邕轻笑一声,“我儿这些年书到是没有白读,知道替为父担忧了。” “为父心中甚慰。” 蔡琰听了父亲的夸奖,脸色微红,娇嗔道:“女儿才学如何能比的父亲万一。” “都是父亲教的好。” 蔡邕闻言,哈哈大笑起来,转而说道,“今日为父得了一首词,所幸无事,说与你听听。” “词?” “可是词曲?” 蔡邕摇了摇头,轻笑道:“与诗差不多,只不过又有所不同。” “我儿且听上一听。” 说罢,蔡邕沉思片刻,像是在酝酿情绪,随口缓缓开口道: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董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