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知青返城生活(08)-《我有金手指[快穿]》


    第(3/3)页

    几人坐在炕上,说起新房子建好以后摆酒的问题,老周是最关心的,自家二儿子家的新屋酒也得摆,还不能与杨家三兄弟撞上同一天。

    时间上得商量商量,还有摆酒的菜色,也得一起商量商量。四家都要差不离才行。

    至于凤兰妮子家,暂时是不摆酒的,人家家里的菜色,其余几个家里也比不了。

    谁也没有想到,知青当中最沉默寡言的沈小子,如今成了大老板,不但他自己富了,还带动妻子娘家的哥姐一起富起来。

    是个有良心的,就冲这点,屯子里的每个人都竖大拇指表扬,当初大家还说老杨家的小闺女眼神不咋滴,找个弱鸡仔,结婚几年一直靠着娘家帮衬。

    不少人笑话老杨一家人,就是他都被很多人问,现在想想幸好他当初看在儿媳和老杨的面子上,没有说什么,要不以后都不好面对沈小子。

    “你就嘚瑟吧,咱屯子里就你们夫妻俩最享福,孩子们孝顺,个个都能干。”

    “那是,都是我从小教育他们教育的好,孩子就要从小就教育,言传身教也很厉害的。我家清和现在教育媛媛与小远都是跟我学的,对我们很好,说是让孩子们也学着孝顺老人,一代代的传下去。

    让孩子们从小就看着父母怎么孝顺上一辈的老人。做比光说更有说服力……”一个人巴拉巴拉的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听的几人相互翻白眼。真当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专家不成,真能瞎掰。

    不过,老周有感慨,做大人的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孩子们不一定也孝顺,但是言传身教还是很有用的,他的孙子中最听话最孝顺的就是二儿子家里的孩子。

    对于这点他是感同身受。

    插科打诨一会儿,很快的都问起杨家的新屋酒什么时候摆。

    “年后吧,等春耕以后,大家稍稍空闲了再说,正月雪都没有化,也不适合摆酒。”

    这件事杨父早就和孩子们商量过,也是想着到时候凤兰夫妻俩能抽空回来。

    最好是五月,不冷也不热的时间段是最适合的。

    “春耕以后,确实是最适合的,天气不冷不热。”老周一听,觉得蛮好,自家老二家家里摆酒也得约在五月,也不耽搁他们的时间。这些孩子,如今常年在省城,每次回来都是约好一起回家。只留下轮班值守的一家。

    今年,他们已经分开干,省城的东西南北四人分开住,他们在省城也买了房子,全是家里孩子的户口上在城里,父母们的户口全部留在屯子里。

    听老二说,是听了在帝都的沈小子的话,家里至少得有一人把户口留在村里,这是一个退路。

    在外面混的不好了,还可以回家种田。不过之前就已经分地到户,他们的户口是今年才转到城里的,家里的地分的还很多。也是几个月前才买的房子,全部买在市中心位置,房子都很大,听说找房子就找了很久。

    “嗯,我也是这么想,到时候也不知道凤兰他们能不能回来,要是有时间回来就好。”

    想老闺女咯,从帝都回来以后,老闺女夫妻俩还没有回来过,就是暑假的时候,老大去帝都接媛媛和小远回来过。

    所有的孩子们回青山屯住了一个半月。

    “应该能吧,五月不是说不是很忙吗?”

    “忙,咋不忙,前段时间写信回来说,又买了一家厂子,准备生产女人抹脸的那玩意儿,年后会很忙,是个老厂子,要推翻重建,还得到处找生产的机器,以及要重新请什么专业人士给员工培训,反正还多事。

    五月份,应该很忙,真是的,清和就喜欢忙,喜欢折腾,唉……”

    语气全是嘚瑟显摆,也有落寞孤独。

    孩子们让他们去省城住,帝都住,可是他不习惯,还是想一辈子就住在青山屯。习惯了家里的一切,离开不到三天,就会想家想的慌。

    “老杨,真是不厚道,嘚瑟啥啊,又不是你有本事,是你家清和有本事……”老谢与杨父是发小,关系好,说话也随意。

    “我家清和有本事,你们家都有闺女,咱就没有人发现,让他做你们的女婿……”

    “吹啥吹,当初也不是你有眼光,是凤兰有眼光好不好,你当时也不咋同意你忘了?”

    老谢吐槽老友,一点也不留余地。

    几人你怼怼我,我怼怼你,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大半。

    直到快中午,大家才回家。

    猫冬时,是他们一年最悠闲的时间。

    没事的时候,关系好的老友就会相互走动唠唠嗑。

    远在省城的杨家四兄妹,忙的要死,杨家卤菜在省城还有周围的城市都是顶顶有名的。

    他们如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还有区域做批发零售生意。

    他们也开发出来一些属于他们自己是卤菜口味,看着销售的不错。

    忙碌了一天,大家都聚在一起,交流工作中出现的事情还有一些突发情况以及一些客人提的建议。

    虽然已经分开干,可是大家都很齐心,至少他们这一辈会很齐心,等孩子们长大,且得等。

    孩子们以后都要读大学,至要他们愿意读,无论读到多少岁,他们都愿意供。

    还是读书人聪明,读书人会赚钱,看看小妹夫就知道。

    杨家四兄妹们教育孩子都是拿沈清和打比喻,让孩子们跟小姑父(小姨父)学。

    杨家孩子心目中最厉害的人就是远在帝都的小姑父(小姨父),个个对读书都非常有热情。

    无论脑子聪明不聪明,但是学习态度绝对是最棒的。

    交流完以后,杨老大说起另外一件事,“今年,咱四家提前两天回去,不能等到大年三十再回去。爹娘帮咱盖房子忙碌了一年,回去后,过年到正月十五出门前,让爹娘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