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发病-《从大学教师开始》


    第(1/3)页

    甬城这个城市不错,还是颇有历史和人文氛围的,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天一阁就是不可不去的景点。

    这里藏书甚多,有些堪称无价之宝。

    原本这里是私家珍藏书阁,后来也开放给外姓人进入阅读,比如黄宗羲,比如梁启超。

    沈光林曾经以为,梁启超和康有为是差不多的人物呢,其实不是。

    梁任公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老康呢,投机分子,几乎可以说是个骗子。

    当然,老康还是很有探索精神的。

    晚年的老康更是有趣,他不满足于自己的运动能力不足,竟然换上了黑猩猩的**,结果排异反应,死了。

    金陵距离甬城并不遥远,但这是沈光林第一次来这里,对它的第一印象很好。

    而且这里天主教堂颇多,有很深的历史印记。

    包船王老家就是这里的,近乡情怯,乡音不改。

    不过,甬城话和沪海话很近似,但是沈光林一句也听不懂。

    大约,除了“小赤佬”和“阿拉”,其他的他就真的不知道了。

    现在的甬城市区很小,即使是在后世,它的市区面积也不大,大的是郊区,如鄞州,如北仑。

    据说,北仑的新契有个村子,大约在保税东区附近,名字就叫做“高潮村”。

    凡是从出口加工区过来的公交车,到这里了就会停下,喊上一声:“高潮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走后门。”

    真有其事的,大约是明州路和黄河路还是长江路交叉口的位置。

    包船王援建的学校位置不在北仑,就在市里。

    视察工地此行的是必要行程之一,沈老师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因为包船王介绍说,沈老师是校董会成员,以后这里归他管。

    这怎么可能,即使包船王是捐款人,学校的管理还是公办。

    什么是校董会,大家也不知道,也不太关心。

    而且当地的工作人员对待沈光林也并不算热情,大家只是象征性的客气一下,大约是看沈光林年轻,也没有人拿他当一回事。

    沈光林也不在意,他又没出钱,就是盛情难却过来走一趟而已。

    没有利息关系,那就什么都不怕。

    工地到了,工作面很大,工人也很多,但是施工效率不高。

    跟京城的建筑公司已经基本现代化了不同,这个年代甬城这里的施工条件还是比较简陋的。

    用毛竹做的脚手架,弯钢筋都是用人力和钢管,搅拌混凝土使用的也是人力搅拌机。

    唯一机械化的东西大约就是一台施工电梯了,塔吊自然是痴心妄想,就这个施工电梯也不是一直能开着的。

    这东西摔了好几次了,只能送货,不能坐人。

    这怎么能行呢?沈光林跟船王建议:还是要注意安全呀。

    用毛竹做的脚手架,连个护栏网都没有,万一有人摔下来,那该怎么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