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电池新思路-《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1/3)页

    这种储能方式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实现起来难度其实非常的大,电子势能从低势能跃迁到高势能位置,吸收能量,反之就释放能量。

    但是想要将电能充进去,是行不通的,因为单纯的电流是不能够改变分子结构当中电子的势能,这就需要将电能转成其他可以影响电子势能的能量。

    而基石材料公司选择的中间步骤就是电磁能,将电能转换成为电磁能,然后在通过电磁能影响这种物质的电子势能,达到充电的目的。

    虽然方法很好,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是电能转换成为电磁能的过程中,其实是有电能损耗的,而且将电磁能转化为电子势能的过程中,同样是有能量损耗的。

    而且这种频繁转换能量方式的过程中,一般会伴随大量的热量产生,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运用领域,至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电池能量密度不错,安全性也比较高,但是能量损耗较大,除非是特殊领域,不然用途并不大。

    赵一之所以没有阻止他们继续研究,主要是因为按照这个思路优化下去,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只需要将能量损耗降下来,还是具有价值的。

    科学研究就是如此,任何想法刚出来的时候都不会很完美,只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解决研究当中遇到的缺陷,扩大研究成果的优势方面,未来说不定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不过基石材料公司那边的异想天开,给了赵一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利用特殊分子结构来直接束缚正极传过来的电子呢。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频繁的进行能量转换,减少了电能的损耗,减少了热能的产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这还不同于普通的固态电解质,电解质说到底还是在电压差之下,分子转变为正负离子,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向正负电极迁移,附着在正负电极材料上面。

    它是独立而存在的,在没有正负极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电子束缚在特殊结构的囚笼里面,只有在外部条件激发下,将电子有序的释放出来,也就是释放电能的过程。

    如果硬要和化学电池做对比的话,可以将这种特殊结构的物质当做电解质,但是里面的电子状态和普通的化学电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电解质虽然正负电荷分别迁移到正负极两端,但是整个体系当中正负电荷是平衡的,而这种特殊结构电池整体上是一个负等离子体,这个是两者根本的不同。

    如果是普通的等离子体,只需要外部有导体,就会马上进行电子转移,向外释放电能,而这种特殊囚笼结构的物质,电子不是那么容易迁移的,必须要有特定条件激发才行。

    不然的话就算是储存了巨大的能量,在运输、使用的工程中,具有巨大的障碍,特别是不容易控制放电的大小。

    想法是非常的好,但是做起来确实非常的难,因为电子属于原子结构层面的粒子,和分子结构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分子本身就是由各种原子组成的。

    也就是说是很难制造出来能够束缚电子的囚笼,因为电子一般都是绕着原子核旋转的,基本上是见不到电子脱离原子核而稳定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宇宙射线,里面就有许多独立的电子,但是这种独立电子很容易和其他物质结合,结束他们单身的生活。

    赵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制造分子结构层面的微磁场,利用分子结构的特殊微磁场来束缚电子,使得游离电子始终处于这种特殊磁场当中,稳定的存在。

    不过他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基石材料公司,因为他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相关的资料,必须自己先研究明白了才行,不能因为一个想法就给下面布置任务。

    因为之前他布置的任务都是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如果他没有经过验证,就布置下去,万一实现不了,不是白白耽搁时间吗。

    如果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可能会觉得此路走不通,无法实现也就放弃了,如果是赵一布置的,那么他们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想到是路走不通。

    挂断电话之后,赵一就赶紧进入自己的书房,让意识进入到宙灵空间,将这个想法告诉给宙灵,让她看看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

    宙灵详细的听完赵一的讲述,然后闭目思考了一阵子,肯定了赵一的想法,这种思路是可行的,能够利用特殊的分子结构,制造微观层面的内磁场漩涡。

    然后从外面捕获电子,纳入到这个内磁场漩涡当中,而且还不是纳入一个两个电子,而是根据内磁场强弱决定纳入的电子数量。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结构的电池,理论上的储能级别是非常的高,几乎是无上限的。

    就在赵一高兴不已的时候,宙灵就已经为赵一这个想法生成了无数种分子结构以及技术资料,这些分子结构和技术资料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里面的实现技术有低有高,实现的储能密度也是有低有高,赵一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和储能密度排序,然后开始从上到下看了起来。

    赵一一连看了上百份资料,最后选择了几种技术实现难度不算太高,而储能密度也比较可观的技术资料。

    如果是实验室生产倒是不用太考虑成本的问题,但是想要大规模批量生产,就必须使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同时材料还必须廉价才行。

    而且还需要物质结构比较稳定,充放电次数足够高,这两者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寿命太低,就变相的提高了使用成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