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县衙轶事-《混在三国的咸鱼》

    最让荀彧震撼的是,进去之前夏侯宇会安排上满满一桌食物和汤。

    等吃饱喝足后被丢进去,想上厕所却敲不开门,憋不住拉到屋里后那种感觉。

    要知道这种屋子是蹲不下来的,整个人进去后只能以一个半蹲的动作靠在背后的墙上,前后之间墙壁宽度连转个身都不行,在这种环境下,被关上两天两夜,大部分人到最后不但交待了自己是受到谁的指使前来闹事,而且连小时候偷窥老奶奶洗澡的事情都交待出来了,而这种惩罚夏侯宇用来针对那些以前就在城里,只是最近才敢出来的各种渣滓。

    剩下两种惩罚一个是把人绑在一个木板上,手脚固定死,然后让人用荨麻置于人的脚底或者裆部。荀彧见过那受刑的人叫声有多惨,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眼泪鼻涕不住的流,更有甚者直接失禁。只需要不到一盏茶,受刑的人就会将自己来自哪个势力老老实实的说出来。这种就是针对那些突然从外地过来有预谋的搞事的人员。

    最后,针对那些被抓住的在陈留犯下重罪的人员,特别是拐卖人口、欺凌老幼等违反纲常伦理的罪人,只要事实确凿夏侯宇让荀彧和押解犯人的曹昂见识了一番他们闻所未闻的水刑。

    一个倾斜的木板,一张湿布,一桶水,简单的三个平时大家都能见到的东西,在夏侯宇轻描淡写之间,让受刑之人在结束后哭着喊着求死得痛快一些。

    “子卿,刑法之事有伤天和,你的才情和智慧不应该用在这些之上。你总不想被后世之人在你头上安上一定酷吏的帽子吧!而且你想想历朝历代哪一个酷吏有过好的下场。”

    即使荀彧不得不承认夏侯宇弄的这几个刑法想到有效,而且还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并且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是每个受刑之人最后那麻木的绝望的表情都让他感到浑身的不舒服。

    在过了几天后,有些受不了的荀彧找到了夏侯宇,让他别一门心思在弄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了。

    “我也知道,不过每次看到那些人贩子和为了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敢杀人的恶徒就来气。就我看来百姓们大多都不太懂得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自黄巾贼乱世以来刑律大多沦为虚无,杀人者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还能继续逍遥快活,这本来就不合理。

    我们是管不了别人的地方,但是在自己这一亩三分之地,我们就把不能做的底线给他们画好。

    只要不过线一切就好说,过了线就让他们感受下什么叫心里上的痛苦。这样等犯罪的人回去后,一传扬大家自然就明白哪些事是做不得。

    为何陈留在孟德经营下能如果安定,我认为跟孟德敢下狠手有莫大的关系。”

    对于至曹操走后又开始隐隐动荡的陈留,夏侯宇觉得乱世就得用重刑,只有堵死了这些心怀叵测之人,陈留的治安才能重归于好。

    “既然子卿你有想法,那我也会支持。不过切记,凡是适合而止,须知过犹不及,反受其害。”看到夏侯宇那坚毅的眼神,想到因为他的处理,的确陈留又恢复了以往的稳定,荀彧还是决定支持他的想法,不过还是特意提醒了夏侯宇一番,让他别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无法回头。

    “我自省得!”夏侯宇一向的原则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当校尉的时候就兢兢业业的训练士卒,当县丞负责审案的时候,对那些大奸大恶之徒也绝不留情。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带着一身疲劳回到家。靠在于玉菡的怀中,夏侯宇想到荀彧的话,感到有些迷茫,难道自己这一番作为在其他人眼中就如此的形象。

    想到自己上任以来,除了几个罪大恶极之人,他经手的罪犯连血都不见一分,就是监牢的管事都在吐槽在他上来后大家的活轻松了不少的情况下,还会被人当做酷吏,他就觉得有些委屈。

    在安静的听完夏侯宇的抱怨后,于玉菡才轻声安抚着夏侯宇“文若县令也是担心你,毕竟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他也是担心你太过执着于研究这些刑法。毕竟如果真被人安上了酷吏的标签,那么你以后的仕途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到时候即使曹公想要提拔你,也得顾忌其他人的看法。作为同僚和朋友,他对你已是非常的不薄。

    我曾经听爹说过,他坐在亭长的位置上每天都小心翼翼,下面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的位置,一但他有了一些错误,不但下面的人会向着把他推下来,就是那些同僚也都个有二心。

    曹公这边,你那几个朋友能如此待你,已经是非常友善了。”

    在于玉菡的劝解下,夏侯宇也不在感到委屈,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在继续搞那些五花八门的新想法,而是考虑着怎么在名声上更近一步,用来掩盖这段时间有些过火的行为。

    就在夏侯宇还在纠结的时候,殊不知他的那篇千字文已经在文坛开始发酵。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并不妨碍孔融的喜爱,他将这千字文发给了有名的几名朋友,而他这些朋友也都是当代有名的大儒,这千字文经过了他们的手后,再次扩散。

    就这短短的一个月,虽然千字文一书在南方的学子中名声还不显,但是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这篇文章受到无数学子的膜拜。

    连有着“四世三公”名声的袁绍都听闻了这篇文章,只是著书之人没有刻意显露出名声,哪怕他知道了这篇文章出自颍川荀家,还派了自己手下来自荀家的荀谌回老家去询问,也暂时没有获得令他满意的消息。

    这个时候夏侯宇还不知道,只要让荀彧帮个小忙,宣扬下自己的身份,那么这点困难顷刻就化为乌有。

    而荀彧自老家回来后一直忙前忙后,也忘了关心一下那千字文的消息,所以本来能获得巨大名声的时机就被两人这样稀里糊涂的给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