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淡淡笑道。 在旁的李斯稍微犹豫了一会,说道:“陛下错了,并非是六国旧地百姓不如秦地百姓,而是秦地百姓已服商鞅之法数百年,而六国之民乍遇商鞅之法,难免水土不调……,在孝公之时,卫国商鞅变法,徙木立信,之后至少斩首数千不服变法的百姓、贵族。” “商鞅之后,秦国大治!” “所以今日非是六国之民不如秦地之民,而是因为秦地之民早早就习惯了商鞅之法。” 嬴政微微颔首,“那照爱卿如此之言,只需在六国之地施行酷法,到时候六国必然大治,有如我秦国一样……” “陛下!” 李斯、尉缭二人神色慌张,顿时请罪道:“我二人绝无此言。” “那爱卿认为该如何?” 嬴政眼睛微眯,来回扫视着朝堂的百官,看着他们的神态,“莫非朕所说的法子,不行吗?” “依臣所见,理应变法!” “商鞅之法适应数百年前的秦国,却不适合今日的大秦!” 尉缭沉吟片刻,拱手说道。 “我大秦因有商鞅变法,所以才渐渐强盛,与齐国东西互帝,屡次抵挡六国合纵,成为列国之雄,今日诸臣欲要朕废除商鞅之法……,这祖宗之法,恕朕告辞!” 嬴政起身,狠狠一挥袖袍,大步前往后宫而去。 在朝堂上的众臣顿时议论纷纷,不知所措。 祖宗之法不可变! 不仅是儒家执掌的王朝,法家变法之后的秦国众人也有此担忧! 毕竟商鞅之法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 现在贸然变法,就是重新洗牌势力的一回,这些大臣,除了亲皇派之外,恐怕都心存担忧。 而且朝堂上的众臣也不是傻子,哪一个都能看出来,这是始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尉缭所演的双簧戏。 是李斯要变法吗?! 李斯尽管是法家之人,但众臣却不认为他有变法的决心,而且李斯若要变法,定会与始皇帝通气,不可能在朝堂上表现的惶然无措。 定是始皇帝嬴政要革新秦法,他是借李斯、尉缭之口说出了他的目的。 不过因为帝王心术,这变法不能由始皇帝亲自去说,不然变法失败,到时候最大的责任人就是始皇帝,没有回旋余地。 若是李斯提出变法,还有始皇帝进行兜底。 很明显的一种权术应用! …… …… 秦王宫后宫。 “父皇,你令儿臣所铸造的刑鼎,儿臣已命工匠铸造好了!” 扶苏对着嬴政微微躬身,然后指着身后七尊约有数丈大小的三足圆鼎说道。 这些三足圆鼎,每一尊上面都刻满着秦国小篆。 正是秦国要实行的新法。 “昔日赵鞅铸造刑鼎,孔子称其晋国欲亡,因其失了法度,汝可知其意所在?” 嬴政抚摸着这制作精良的大鼎,淡淡说道。 “此典故老师给儿臣讲过,晋国乃是唐叔所建,孔子说赵鞅铸造刑鼎,上面刻着的是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铸鼎之后,晋国的法度就会乱了,应该遵守唐叔传下来的法度……” 扶苏微微思索,解释道。 “非也!” “你只知其一也。” 嬴政摇了摇头,“春秋之时,国野之别,都城之外的百姓又不识字,这刻下来的法度他们又怎么能够识得,看似依法办事,实际上却失去了仁德之心,其中之关键,在于到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 “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施行的乃是法治!秦军看似如狼似虎,但正如你先前所说,历代秦君无一人如你这般亲近于百姓……” 嬴政叹气道:“秦地百姓遵法守法……,长此以往,秦君不施仁政,秦地百姓何以爱戴秦君?!” “儿臣明白,人治刑罚出乎于心,背德之事责罚更重,而向善之事,哪怕触碰了律法,也会减轻罪行,而我大秦依照法令,依刑而定,百姓从中无以感受君主仁德,所以背心所向。” 扶苏被嬴政稍稍一点,就立刻明白了此中的关键。 赵鞅看似铸造刑鼎,大公无私,可百姓哪会认得字,以往都是依靠仁德来判别刑罚轻重与否,百姓再蠢,也能分辨到底该如何量刑。 但现在有了成文法令,依照法令而定刑罚,百姓又不识字,反倒是变相的剥夺了百姓的权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