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御前红人-《神医她千娇百媚》


    第(1/3)页

    第241章御前红人

    受封“郡主”,好像对薛湄没什么影响。

    她还只是薛家大小姐,连县主都不是的时候,就敢拒绝宝庆公主的邀请。

    现在,她是郡主了,而且是凭借自己本事,让皇帝绕过了她的父兄,亲自封赏的“郡主”,这份量比公主都要重。

    封建社会,女子不拥有独立人格。

    诰命夫人,一般都是皇帝封赏其丈夫、儿子时,顺带给他们的奖赏,让他们更体面,并不是赏赐这夫人自身。

    公主,因为她出生就是皇帝的女儿。

    郡主,一般都是亲王的女儿,也是非常珍贵的;亦或者父兄皆立功去世了,皇帝安抚她的家族,才会给郡主这么大的封赏,比如说戚思然。

    像薛湄这样,自己做出了功业,凭本事被封郡主的,在梁国史上是第一人。

    而本朝包括薛湄在内,只有四位活着的郡主,其中两位年纪都五十多了,是皇帝的堂姐,曾经的亲王嫡女;剩下一个是戚思然,因她是孤女,加上太后娘家的显赫,才得这个封赏。

    薛湄被封郡主一事,轰动朝野。

    这事超过了内宅范围,朝堂之上也在问,御史甚至询问此事缘故。

    很快,皇帝给了答复:开科举。

    首次科举,也是依照薛湄的建议,办得非常简单——六月十五,也就是四十天后,各具有推选资格的望族,选十名子弟参加皇帝举行的考试。

    “因钱、银问题,关乎赋税,户部需得增添一名六品主事、两名七品书令,七名八品掌固;赋税也关乎吏治,吏部同样需得再添十人。”

    吏部尚书是皇帝心腹,他对此次考试做了个解释。

    仍是需要望族推举出人来考试,那么遭遇的抵抗会小很多。

    对望族而言,他们家里不成器的子弟、无法被推举做官的庶子们,都有了个前途,壮大他们的声势,他们非常激动。

    他们不会想到,朝廷即将会绑架这些子弟,把他们捆绑在科举制的船上。

    他们不肯承认科举制,就是在否定自己,他们就是靠科举制入仕的。

    一步步先分化望族,再全国推行。

    除了极少数皇帝心腹,没人知晓朝廷的用意,只当是皇帝为了赋税犯愁了,病急乱投医。

    “这个考试,就是成阳郡主建议的,陛下因此封了她为郡主。”

    一时间真相大白。

    薛湄在御前能说得上话,她算是皇帝跟前红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