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围的矿工一片哗然,个个惊叹不已。 他们以前用骡马车拉铁料,一头骡子顶多能拉一千斤,人力推的鸡公车更只能拉三四百斤。 而那五节车厢上装的可是五千斤铁料,加上轨道车本身的重量,起码有七千斤,一头骡子却拉得很轻松的模样。 看这情形,就是一万斤也能拉得走,顶多在起步的时候用人力帮着推一把。 可想而知,有了铁轨之后能省下多少人力蓄力。 王继宗、李学境、文成及众多读书人当中,很多人都明白其中道理,可仍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明白其中道理不难,难的是想法,更难的是讲想法付诸于现实。 当那头骡子把轨道车拉到大鉴炉旁边的堆料场,完成一段试行后,铁轨四周便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其远公,你可真是找了个好女婿啊。”一名中年-->> 人轻抚胡须,对旁边的文成叹道。 文成有些出神,轻叹道:“饱读诗书三十载,不及椎镐谈笑间,唉,文某那些书当真是白读了。” “文先生莫要叹气。” 刚从关帝山隔离回来没多久的老黄走过来,咧着大黄牙笑呵呵道:“大当家的说过,咱们坐的这条船,得有人掌舵,有人划桨,有人出谋划策,还要有人在前边厮杀。” “在咱们的地盘里也是这个道理,大当家的是掌舵人,俺们这些粗人负责在前边打仗,老百姓负责种地挖矿,至于文先生你们,则负责治理地方,带领小老百姓们种好田地,办好工坊。” “只有这样,咱们这艘船才能开得稳,开得远,用大当家的话来说,叫……物必有所用,人必有所长。” 听到这番话,文成抖了抖袖子,朝老黄拱手作辑,行了一礼,道:“听黄老一言,文某茅塞顿开,多谢黄老。” “哎哟喂,当不得,当不得,文先生您可要折煞小老儿喽。” 秦川忽然走过来,笑道:“都是自己人,你们就别在这客套了。” “岳丈大人,咱们去水泥厂看看新出来的水泥吧。” “好。” 在秦川的带领下,一大群读书人和工匠又往五里外的水泥厂行去。 早在数天前,严三七就摸索出了最佳配方,并烧制出第一批五百斤水泥,还按秦川教的法子,用细沙加入水泥和石灰浆搅拌,得出水泥灰浆,砌了一堵矮墙。 又用水泥和细沙、碎石混合搅拌,浇了一块五尺见方,厚约四寸的水泥地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