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大军北上+阳城大战(六千二百字)-《五代河山风月》


    第(2/3)页

    点将完毕之后,众将开始按照安排去召集和收聚自己的统领的部队,准备出发。

    五月八日,大军开拔,开始向北面黄河而去。

    九日,史从云的中军行辕离开大梁城到达黄河边上,随后留在河边,组织大军有序渡河。

    黄河渡口很多,大军分别从几处开始渡河,并在北面汇合,速度很快。

    十二日早上,史从云在黄河北岸吃了第一顿早饭,小米粥和羊肉。这次潘美依旧是监军,不过他这次是以武官的身份担任监军的。

    到下午,后军也全部渡过黄河。

    史从云眺望涛涛黄河,对身边的符昭愿道:“你先行去魏州通知岳丈,把天雄军参战将士集结好,到时大军就不入城了。”

    史从云故意说岳父而非魏王,就是为拉近两家关系,这样说不定符彦卿会多给他点兵,符昭愿欣然领命,随后带了十几个随从先行快马加鞭往魏州赶。

    这次进军的路线是澶州、魏州、贝州、沧州,抵挡沧州也就到了前线,中途是会经过魏州的,不过他并不准备去符家坐坐。

    随后,大军开始按计划往北行军。

    行进途中,亲兵营负责拱卫帅旗,接着就是神火都,神火都战斗力虽然不强,不过是史从云的心头宝贝。

    到五月十五,史从云到达魏州城外驿站,距离魏州城尚有十余里,没想到魏王符彦卿居然亲自带人在驿站中等候了。

    路边大军继续往前,史从云则停下来和到驿站中与魏王相会。

    这次会面很简单,没有酒宴没有隆重迎接,只在算得上干净的驿站中,连桌椅都是老旧木质桌椅,表面也坑坑洼洼,在时间的洗磨中不复光彩,正如对面的魏王。

    两人上次高平相见还是六年前高平之战时的时候,那时候史从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必符彦卿连他是谁也没记住。

    可短短六年之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史从云成了殿前都点检,北伐大军统帅,虽然名义上符彦卿的魏王名号依旧比史从云大,可若说实际权力史从云大多了。

    这就好像电视剧里说县令是七品芝麻官,但现实是县令虽然是七品,但实权很大,比很多四五品大官还要抢手,一般官员是没机会担任的。

    “老夫在此恭候大帅多时了。”符彦卿一见他,连恭敬拱手。

    史从云反应很快,赶紧扶住老人家,且不说年纪这还是他岳父呢:“岳丈见外了,咱们怎么说都是一家嘛,不用这么见外。”

    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史从云一开口又是岳丈又是一家人,顿时拉近了关系,其实他心里一直是忌惮符家,不过这时候说好话,说不定符彦卿就能多给他派些人马。

    见他这么说,符彦卿也很高兴,虽然嘴上不断念叨“在军言军”,但话里话外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身份。

    随后两人寒暄了一番,符彦卿拱手道:“我们符家为国守边忠心耿耿,当初契丹南下,老夫年轻时候也曾与他们大战过,我们与契丹狗贼势不两立,也有血海深仇。

    这次官家北伐,老夫已经准备好精兵人马,让他们随大军北上,报效朝廷,可惜老夫已经年近六十,老弱无力,否则也想与大帅一同北上讨贼!”

    史从云立即肃然起敬道:“岳丈为国为民已经鞠躬尽瘁,大可不必勉强自己,这些小事交给我们这些后人去处理吧。

    天下还有很多事情,但一代人操一代人的心,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们这些子孙后辈也不能在祖辈基业功劳上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啊。

    岳丈大可放心,这些大事交给我们后辈来做吧,我看昭愿也很有本事,往后在我身边我会多多提携的。”

    他的话半真半假。

    符彦卿道,“大帅高义,老夫这次召集了魏博精兵一千人,都是天雄军中的好手,让张正海和郭廷谓领兵,随大帅北上讨贼。”

    史从云点头,心里有些失望,符彦卿给的兵没有他期望的多,不过让郭廷谓和张正海两个他的人来统领军队,可以说诚意满满了。

    史从云欣然接受:“多谢岳丈,等凯旋之日,定来道谢。”

    “分内之事,老夫也是朝廷官员,理应为社稷分忧啊。”符彦卿连道。

    随后两人说了一会儿,史从云因为大军还要北上不能耽搁就与符彦卿分开了。

    在马背上看着远去的符王,史从云心想感慨万千,虽然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多数时候人一老,野心也会逐渐淡化的。

    魏王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他身体看起来还算健壮,但他已经不准备去北方了再次奋战了。

    之后郭廷谓、张正海果然带来了一千名甲胄精良的天雄军精锐骑兵来与他汇合。

    两人再见到他都很激动,史从云则将他们留在身边中军。

    “符昭愿呢?”史从云问。

    “魏王有话要跟他交代,我们先走了,免得打扰他们父子,也不合适。”郭廷谓答应。

    史从云点头,其实符彦卿确实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他也和六妹,符昭愿乃至一些军中人物说起过关于他的事。

    特别是高怀德非常佩服符王,因为符彦卿曾经救过高怀德的父亲——天平军节度使,齐王高行周。

    而且符彦卿打契丹也是出了名的,要问当今之世辽国最怕谁,绝对是符彦卿莫属。

    天成三年,符彦卿参与征讨义武节度使王都,随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于嘉山(今河北曲阳西)击败过契丹。次年,收复定州(今河北定县)。

    天福九年,在铁丘一役中,符彦卿率数百骑兵陷阵,救回被数万契丹骑兵围困的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

    同年,又随义成节度使李守贞讨平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乱。

    开运二年,在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白团卫村之战中,大将杜重威畏战,府彦卿等人力主死战,奋力还击,大败契丹接近十万大军,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只身北逃。

    显德元年,北汉联同辽朝入犯后周北境,符彦卿奉命从磁州(今河北磁县)固镇路行军,对汉辽联军后方造成压力。周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时,符彦卿又奔赴忻州,防止辽朝南下救援,史从云也是那时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符王。

    符彦卿和契丹交锋不是一次两次,而且取得的战果非常漂亮,人们说阳城之战可视为五代十国的淝水之战,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这么说。

    接近十万契丹大军南下,是规模空前的一次,因为符彦卿等人的奋力作战大败而归。

    只是纵观这些战斗,其实符彦卿多数时候都胜得很险,在兵力和实力上与契丹人差距很大,就只能靠着不要命的勇武和智慧去找补取胜。

    这种打法看起来精彩,最后胜了也堪称传奇,可其实心理压力很大,对于将领来说就是噩梦,可能再也不想经历一次。

    这恐怕是符彦卿不想北上的原因之一。

    史从云也不想打那样的战,他宁愿以大欺小,以强取弱,除非万不得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