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绞肉机-《希腊的罗马之路》


    第(1/3)页

    在得到两人的同意后,君士坦丁郑重地接过代表黑色方案的文件,取出一只钢笔,在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签字的同时,君士坦丁脑海中闪过无数的念头。

    此时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与原时空中的那场战争,已经完全不同的形势。

    由于希腊在巴尔干的扩张,巴尔干的政治与军事局势,与历史上有了极大的不同。

    原历史中,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希腊语塞尔维亚签署了同盟条约,弱弱联合,共同对抗强大的保加利亚。

    而现在的情形是,希腊与保加利亚由于瓜分马其顿的问题,利益分歧严重。

    保加利亚认为自己在对抗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打败了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功劳最大,希望获得瓦尔达尔马其顿(也就是现在的马其顿共和国),以及爱琴海马其顿萨洛尼卡附近的领土。

    在保加利亚人看来,马其顿人就是保加利亚人,他们要拯救同胞,建立大保加利亚。

    希腊人当然不认同保加利亚的观点。

    首先,希腊人认为那些马其顿人信仰东正教,他们就是希腊人。

    而当代的希腊人民族认同,本来就是依靠宗教信仰(东正教)而重塑的。

    尤其是在原奥斯曼帝国领土范围内,信仰东正教的就是希腊人,希腊人就是信仰东正教,这是希腊人的共有认知。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希腊人将现在仍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那些东正教徒,都视为希腊人,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同胞。

    正是因为这样的民族感情,近些年来,随着希腊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原本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希腊人”,移居到希腊境内生活。

    希腊本土的民众不但不反感这些外来者,反而很是欢迎。

    希腊民众认为这是解救遭受奥斯曼帝国野蛮统治的同胞。

    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有相当一部分东正教徒,是从巴尔干半岛迁徙的斯拉夫人。

    其次,马其顿地区是希腊在上一次战争中的主要战果,自然没有道理让给保加利亚。

    巴尔干的三国,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三国,其中以塞尔维亚最弱,希腊与保加利亚稍强。

    在上次的战争中,塞尔维亚是三国中获益最少的,仅仅得到了科索沃周边的地区。

    除此之外,科索沃地区生活着三十万阿尔巴尼亚人,是除了阿尔巴尼亚地区之外,阿尔巴尼亚人最大的聚居区。

    无论如何,这些阿尔巴尼亚人也不可能认同塞尔维亚的。

    可想而知,塞尔维亚国内对于仅仅获得一块面积狭小(相对于马其顿来说)的科索沃,还生活着大量的与塞尔维亚人格格不入的ysl教徒(阿尔巴尼亚人信仰ysl教),自然是非常不满的。

    对于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对马其顿的争夺,没捞到多少好处的塞尔维亚方面,迟迟没有表态。

    希腊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已经数次拜访塞尔维亚首相,打探塞尔维亚政府方面的态度,却都没有什么明确结果。

    根据大使的消息反馈,塞尔维亚方面态度也很纠结,对于希腊的示好,既不拒绝,也不答应,态度模棱两可。

    塞尔维亚既不希望希腊获胜,同样也不希望保加利亚获胜。

    无论两者哪一方生出,都会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为了防备塞尔维亚军队可能趁希腊军队与保加利亚军队战争时,趁机染指与科索沃接壤北马其顿,甚至是阿尔巴尼亚,希腊除了与保加利亚军队对峙的马其顿军团外,还在斯科普里(北马其顿的首府)部署了为数15万人的阿尔巴尼亚军团。

    这让希腊面对动员力超高的保加利亚陆军时,更加捉襟见肘。

    包括君士坦丁在内的希腊军队高层,都在担心塞尔维亚这个未知数,会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一旦塞尔维亚站在保加利亚一方,这场战争可能会生出许多变数,总参谋部也将会失去这场战争走向的掌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