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巴尔干风云起-《希腊的罗马之路》


    第(2/3)页

    如果不是英国的注意力被德国人牢牢地吸引,英国人根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巴尔干地区,出现一个俄国人在背后支持的斯拉夫国家联盟。

    寻常情况下,只要俄国暴露出整合东欧地区斯拉夫人势力的苗头,肯定会向1878年柏林会议那样,各国联合敲打俄国人。

    现在希腊只是勉强和保赛两国达成了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的联盟协议,凭借三国同心协力,对付奥斯曼帝国已经不是问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瓜分完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的领土之后,怎么办?

    尽管奥斯曼帝国还在苟延残喘,已经越来越虚弱了,就像其他国家,在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中,暴露出了剧烈的内部矛盾和冲突。

    恰恰奥斯曼帝国的国情,又非常复杂,不但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同时还是一个多宗教国家。

    民族矛盾以及宗教矛盾纠缠在一起,导致在奥斯曼帝国进行改革困难重重。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满怀理想的奥斯曼青年军官,组织的革命以及改革,也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改变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的国力。

    在三国的打压下,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势必会收缩至小亚细亚。

    那么,巴尔干半岛留下的空白,应该由谁来填补呢?

    说的更直接一点,巴尔干三国中,谁将取代奥斯曼帝国先前在巴尔干地区的霸主地位?

    包塞两国之所以态度异常强烈,坚决不同意三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希腊占据马其顿的大部分,就是不愿意看到希腊成为巴尔干地区的霸主。

    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国家联合在一起,君士坦丁也感到如鲠在喉。

    保赛两国单独与希腊比较,君士坦丁还是有信心的,但两国联合在一起,希腊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不单单是两国的硬实力,还有东欧地区斯拉夫人的势力,隐隐站在两国身后。

    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还没有开始,君士坦丁已经嗅到了三国争夺巴尔干地区主导权的硝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