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这不是一般的震惊-《一道天齐》


    第(2/3)页

    在此期间府兵使用的武器和马匹,全部都是自筹,国家只承担战争期间的粮草,所以,在《木兰辞》里,会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之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场景。

    在征兵时,吏卒是根据户籍名册来按图索骥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拉壮丁,毕竟是有制度的,真以为都是乱抓?

    在《石壕吏》里,老妇人一家确实很惨,3个儿子都被征去当兵了,其中两个已经在邺城之战中战死,这也说明了安史之乱的惨烈。

    可是,吏卒在征兵时,依然会找到这家来,因为老妇人一家是府兵,在平时里享受了朝廷分给他们的田地,当战争爆发时就必须服兵役,杜甫仅仅是经过石壕村,也不是本地人,吏卒当然不会莫名其妙地将他拉去当壮丁,杜甫也无权管这件事。

    其实读《石壕吏》之后会发现,尽管杜甫批评了石壕吏的凶狠,对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但他没有批评征兵这项制度,面对安史之乱,唐朝必须倾尽所有,集聚所有的力量,才能打败强大的叛军,平定天下,重新回到和平年代,老妇人一家的悲剧,正是平定安史之乱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类似的惨剧,也必然不计其数,这种事情是没的说的,因为这种代价不付出,安史之乱就没法镇压,这么下去,也只会有更多的家庭破碎。

    而且话说到底,悲剧也不是极致的悲剧,老妇人上战场也是负责后勤的事情,也不是去冲锋陷阵,只要不是败的彻彻底底军营都被剿了的话,老妇人的生命安全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虽然悲凉,这大概就是悲凉故事里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吧。

    这首诗,其实严格来说还是和战争挨着的,不过被许廉放到了这里,也不算不合适。

    毕竟大乾皇朝的建立,本身就是用无数条人命,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换来的,打天下只能靠拳头,靠战争,而战争,必然会有如此惨痛的结果。

    这点没的说。

    所以这首诗,严格来说也是很适用于大乾皇朝的历史的,毕竟都是用拳头在血路里杀出来的,这不算现实,难道写真善美吗?

    别开玩笑了,现实从来都不是真善美。

    许廉的笔落下,见众人的表情都有些呆滞了,其实他也没辙。

    他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觉得有些夸张。

    大概是他从小背诵诗词,对于这些东西比较免疫的关系吧。

    但是对于穆师等人来说,此等绝品诗词,就是他们这个体系的天花板。

    如同一个普通的武者,见到了武神一样。

    如同一个普通的道士,见到了道祖一样。

    如同一个普通的和尚,见到了佛陀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