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月球计划-《塔防战略》


    第(3/3)页

    一方面,那些品相不太好,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开采价值的矿产,都部署起来,不要求立刻替代进口,至少先训练一批人员以便未来扩大产能。

    另一方面则是民用,物资及商品的供应主要降低了塑料袋、油漆制品、木材的供应。前两者是化工产品能省一点石油用于提高战略储备数量;木材主要关系到人力,因为打怪兽真的用不到木头制品,而且该行业本来就因为环保原因在萎缩,只是给它人工加速了一下。

    不过即便如此,过于依赖外部原料输入的工业体系也有其脆弱性。

    月球,算是个短期内资源无限的超级小行星,月球基地或许也是个解决方案。

    一通论证和争吵后,c国决定试一试。

    c国为月球基地做的工作,有密闭式生态圈(完成)、重载火箭(未完成)。

    重载火箭有些争议,有人认为以现有的对接经验积累,完全可以用常用火箭实现多段对接以后上月球,之前捕捉小行星不就做得很好吗。

    其实登月是其次,重载火箭的开发工作主要是为了未来第四行星红星的开发做准备,到时候总不能送一堆一百公斤的破烂到红星组装空降吧。

    现在改变计划送机器人过去,技术准备都可以暂时不理会,直接就能做到啊。

    不过现阶段未来空间站和死亡权杖还是重点,“智人”机器人至少先把未来空间站的工作进度保障了,该过程也是进一步观察、调试和优化需要。

    月球基地从现在开始做规划,个方面细节整明白,等“智人”的量产线搭建好,未来空间站也有一定规模,时机刚好。

    另外,还有个东西也需要时间等待,一口超级电磁轨道发射器。

    现有的三口电磁轨道发射器,都是基于隧道工程留下的竖井建立的,不管怎么美化,确实是占用了公路、铁路资源。

    三号井通过验收后,航天机构觉得还是要来口大井,目的是能够把人发射上去。

    现有的井加速度过高,用来载人巨大的g力会直接把人挤爆。所以载人仍然使用传统火箭,传统火箭本来复杂度就更高,为了确保安全,必须的检查流程也省不下来,人力物力消耗都不少。

    而为了实现发射器载人,需要大幅度增加电磁加速段长度,至少都要加到六千米以上。该长度不可能打垂直井,必然需要弧度,又会产生额外方向的g力,为了降低g力还需要更长。如果再顾及未来需要运一些大科学家之类的珍宝级人物上天,加速度还要再降,或者让发射井能够通过长度更大的火箭本体。

    论证来论证去,最后论证出来一个十二公里长度的螺旋上升轨道。

    稍微一算,都做到这么大规模了,干脆做五米口径的啊,材料损耗增加量不超过五成,但可以发射至少三倍以上的载筹。

    五米不是胡乱捏造的数字,否则当然是越大越划算,c国的挖洞能力别说五米,十几米的都能挖出来。

    五米能够匹配现有的生产能力,c国已经具备成熟发射经验的火箭,最大直径就是五米。参考前面3.35米的一号到三号井使用经验,这个直径未来利用好了可以把四十吨的载荷送去低轨道,哪怕是眼前,经过较为简单的火箭改造,也能送八(同步)到二十五吨(低轨道)。

    这里体现出电磁轨道发射器的缺点,既口径匹配能力缺陷。

    电磁弹射,加速体距离线圈越远越难以受力,给3.35米造的就只能发射3.35米直径的,去发射2.5米直径的虽然会更轻,可是加速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无法预料的方向偏差,甚至导致发射井损坏类型的严重发射事故。

    总而言之,五米直径十二公里长度的超级发射井,就是c国给未来载人运输做的努力,月球开发也要落在这上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