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破船上的-《富矿》


    第(3/3)页

    杨东升这才知道常院长是市钢铁厂出去的,在瓜州市里很有人脉,甚至跟瓜州一号人物还有些私交,如果能先说服那位一把手,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多了。

    杨东升再次请来常院长,常院长对杨东升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态度和蔼,俨然一个邻家老头。

    “常院长,咱们的高炉为什么不设计的再大一点?”

    一般来说高炉容积越大,每吨生铁的成本越低,经济效益越也就越好。

    沪上钢铁厂八十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建设的1号高炉,当时容积就达到了4063立方米。

    如果单看数据,这些东西确实是还没投产就已经落后。

    市里要的是业绩,业绩怎么体现?自然是通过数据。

    如果高炉能再大一下,杨东升也就更好跟市里汇报了!

    “唉!”常院长叹了口气,拿出笔就势给杨东升画了一幅草图。

    杨东升看了一眼,那是一座高炉,常院长最终把草图的上半部分圈出来道,“这里就是高炉的炉顶部分,料钟就是在这里!杨总是熟悉钢铁业的,应该知道一座高炉一旦开始生产就不能轻易停下,因此对各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杨总知道550立方米高炉的料钟有多重吗?近百吨,无论是制造,还是安装、维护都非常麻烦,其实当初设计的时候,我甚至想把高炉定为380立方米,550立方米其实已经很勉强了!”

    至于那一套加工设备也是差不多的状况,跟沪上钢铁厂从德国进口的那些设备比,无论是自动化水平,还是轧制力、轧制速度、轧制精度,根本就作坊产品。

    这些技术虽然不先进,但是相对全国目前的钢铁业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时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炉容积都在300立方米以下,烧结采用土烧或箱烧工艺,球团没有竖炉……

    杨东升拿起纸和笔,开始琢磨这份报告怎么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