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重整建制(上)-《大明枭臣》
第(1/3)页
姜榆罔反复思索着历史中的细节:麓川两座重要营寨被攻克,倒是严格地重复着历史的轨迹,而麓川之战的真正转折也正在于此。
他在过去,以一个现代后人的身份,旁观这段历史时,最直接的感受是困惑不解:在史书的记载中,明军攻克了麓川的重要营寨,麓川军一溃千里,本来应该是大胜的结局,为什么紧接着发生的是明军的撤退呢?
而当姜榆罔真正自己来到这里,来到麓川的战场上后,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他感觉自己懂了一些。
他知道在莽莽山林中苦苦挣扎,坚守着各处要道和城镇,上到战死都指挥使这种一方最高军事长官,下到无名小卒因为各种原因阵亡无数的明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可以说,明军的撤退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是,撤退的契机究竟是什么呢?姜榆罔的不禁反复琢磨起当年撤军前后发生的事情。
明军在攻破鬼哭山和芒崖山后,原首领思机发逃走,而麓川又拥戴思禄来控制局面,为了彻底击败麓川,明军大举进攻思禄控制的江头城,之后就突然决定返回。
江头城一战成了一桩悬案,没有人知道这一战是胜是负,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一战究竟打没打!想到这里,姜榆罔忽然感觉背后一个激灵——有没有可能,江头城一战根本没有发生,而是明军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不得不撤回到金沙江,也就是后来的伊洛瓦底江以东。
而造成明军负担到达极限的原因是什么?正位于孟养城外防线中的姜榆罔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答案——孟养城的陷落。
一望无际的广袤山林,其中无数村寨,他们不受明军控制,却有着世世代代流传的麓川国的传统,藏匿于山林间的麓川军对于明军来说就像是幽灵一般的存在,成了无法彻底击败的敌人。
一旦明军为了彻底击败麓川而大军前往江头城,远离孟养,无法及时支援时,隐蔽地驻扎在各地村寨中的麓川军汇合出击,重新攻占孟养城,控制各条要道,破坏了负担已到极限的明军的后勤军务,那将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那时,再去与麓川在江头城决战,那就是置十万大军性命和未来的整个西南防务于不顾,剩下的只有撤军一条路。
姜榆罔有一种写信向大营讲明要害的冲动,阻止大军前往江头城,但随即又泄气了。
置孟养城于危险的后果,麓川之战的指挥官,兵部尚书王骥和他的幕僚们不可能不清楚,但是不与麓川决战,明军在山林中硬耗也已经到了极限,到时候也是撤退一条路可走,可能还不如大军出动,兵临江头城下,与麓川军一决高下。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吗?想来想去,居然近乎无解。姜榆罔感到有点头皮发麻。
正下意识地反刍着无解二字,忽然间,姜榆罔想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德之间的战争,那场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只要守住孟养城,就可以改变局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