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平事-《搜龙记》
第(2/3)页
燕吟用食指轻轻刮着鼻翼:“唐贞元是花开宗的正选,辈分比赵侯弘与孙尼摩小,估计是那两人的走狗......”
“这......”
对燕吟的这个猜测,路行云却感觉有些不对劲。
“目前看来,赵、孙别有居处,咱们现在有两条线索可寻。一条找唐贞元的去向,找到了唐贞元,十有八九也就能找到赵侯弘。另一条查出赵侯弘与孙尼摩住在何处,赵侯弘受了重伤,不加调理无法远行,必然还要在城里逗留一段时间。”
路行云迟疑不已:“来的路上问过接引人,他并不知道赵侯弘与孙尼摩的踪迹,可见赵侯弘早有准备,没有住缁衣堂安排的客栈留下痕迹。偌大京城千家万户,要找到他们所在与大海捞针无异,更别提搜寻唐贞元这个会动的大活人了。”
定淳这时道:“倒还有个法子,或许能找到赵侯弘下落。”
“什么?”路行云与燕吟同时看向他。
“我们去汝南。”
汝南郡花开宗驰名天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去到花开宗的道场,总算是一个头绪。
阳春融雪,离开京城后,即便被冻透了一整个冬季的泥土里偶尔还会透出丝丝寒气,但踏着官道而行,途中皑皑白雪的景象渐渐为青天绿地所取代。然而,不经意间突然降临的细雨,却仍能令人感觉到暮冬初春那犹在的料峭之意。
从京城往东南方向走,出了轘辕关又回到了颍川郡,路行云将白鬃黄骠马寄放在京城马厩,与定淳、燕吟步行经过颍川郡首府阳翟城继续向南,不几日就到了汝南郡境内的上蔡县。
汝南郡农商繁盛,人口稠密,且任侠风气极盛,早前去京城经过时因为大雪覆盖还看不出来,如今积雪消融的时候再来,行人往来络绎,就能看到许多轻衣带剑的习武之人身影。
“天下武学以剑为尊,汝南郡更有八宗之一的花开宗坐镇为表率,因此各门各派均主修剑术。单单这上蔡县,就有知名的剑术门派七八所,其中大部都与花开宗有渊源。”路行云侃侃而言。
上蔡县位处颍川郡与汝南郡交界地带,再向东不出十余里便是汝南郡首府平舆县。
当今唯有八宗再加一个静女宗可称为“宗”,专指与剑祖存在多多少少渊源关系的武学流派,能称为宗的流派不仅自身武学非凡,也受到朝廷的承认与尊重。除了八宗与静女宗,其他的流派只能称为“派”或“门”。
当日已是正午,路行云三人在上蔡城填饱了肚子,沿着贯通上蔡城与平舆城的汝水岸畔缓行。不多时,经过一座村庄,村头立着高大的牌坊,有几个皓首老人坐在牌坊下面晒太阳。路行云上前询问:“几位老丈,这里距平舆城还有多远?”
其中一名干瘦老人眯着眼打量着路行云:“后生,看你模样,是练武的?”
路行云低头看看自己的剑,笑了一笑:“那是自然,这把剑可不是摆设。”
“唉,平舆城这几日不太平,老儿劝你绕道的好。”
“哦?不太平,怎生不太平?”路行云本来想问了路就走,听老人这么说,兴趣丛生,反而追问起了缘由。
“你不是本地人,问这么多徒增烦恼。听老儿一句劝,速速改道吧。”那干瘦的老人摇着头架起腿,摆了摆手。
不过,坐在他身边的另一名长须老人却喃喃道:“瑞雪兆丰年,年来这一场大雪能压住鼠蚁蛇虫,却压不住魑魅魍魉。雪一化,又出来兴风作浪喽。”
路行云尚未开口,突然听到牌坊对面传来一阵喧闹,举目望去,十余名村民正团簇着涌出村口,顺着道路向牌坊这边来。等再近一些,能看清他们七手八脚扭着一名衣衫褴褛的落魄少年,那少年蓬头跣足,满身污垢,嘴角鼻间甚至还有斑斑血迹。
“何老,人逮到了,躲在村后乱石缝里。亏得经过的周婶眼尖留意,不动声色回村和咱们讲了,才能准备妥当,将这厮一举抓获。”村民中领头模样的对干瘦老人说道,态度十分恭敬。
“我......何老,我......”那落魄少年欲哭无泪,干嚎两声,“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
有村民一拳砸在他脑袋上,骂道:“现在知道错了!谁要你好好的家不顾,去练那劳什子的剑术!”说着又砸一拳,“倘若报应来了,要累及全村人,你死一万次也不够!”
路行云不明就里,问道:“素闻汝南郡民风尚武,路上也多见习武之士,练剑术有什么错?”
领头的村民是个满脸横肉的高个汉子,面对路行云的态度与面对那干瘦老人时截然相反,很是凶悍:“郡内别的地方如何俺不管,只俺们这岙头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便是不准有人与花开宗有瓜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