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给两个菲尔兹得主讲过课!-《规则系学霸》


    第(1/3)页

    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写论文,过程还是有意思的。

    他们经常针对一些问题产生争议,每一次争议都要争论很长时间。

    这就是想法不同。

    爱德华-威腾看待问题,经常是从闲理论的基础出发,他对于‘粒子的边界理论’,是持有百分百支持态度的,因为‘粒子的边界理论’中,最基础的能量单位和弦很类似。

    赵奕一直把能量单位定义成‘源’,也就是最初始的意思,具体是什么也不清楚,现有的科学也无法验证,只是一个定义而已。

    爱德华-威腾则认为,‘粒子的边界理论’的基础就是‘弦’,他把能量单位看作是弦,或者说是弦的‘三维宇宙投影(分身)’。

    这当然不会被赵奕接受。

    虽然‘能量单位’被看做是‘弦的投影’,对整个理论构架没什么影响,但‘粒子的边界理论’是他的理论,基础肯定是要抓牢的。

    如果把‘能量单位’被看做是‘弦的投影’,就等于是说‘粒子的边界理论’就是弦理论的三维空间研究拓展。

    这个基础就是两人争议的焦点。

    每一次的争议都是以赵奕的坚持结束,爱德华-威腾总是很无奈的说,“未来肯定会有一天,总会证明我是对的。”

    赵奕完全不在意的摇头,“弦是多维空间的单位,两者的基础不一样。”他跟着讽刺的说了一句,“除非你肯接受,弦只是一种能量单位,而不是多维宇宙的组成。”

    后者是爱德华-威腾妥协的原因。

    爱德华-威腾绝不会承认能量单位是弦,他只认可能量单位是弦的一部分,或者是几个弦以特性形势组合在一起的东西,或者是弦的投影、景象,等等,不管怎么样去理解,弦本身不会是能量单位,因为这个结论会颠覆弦理论。

    弦理论是涵盖多维空间的统一理论,弦是组成多维宇宙的基本单位。

    能量单位只是组成三维宇宙的能量,‘维度’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若是把弦看成是能量单位,超弦理论、m理论都会失去意义。

    除了底层最基础的争议外,两人还有在模糊概念上的争议,比如,像是针对能量组成的描述,或者是排序的描述,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当然了。

    这些都是不影响整体的。

    在最重要的数学构架、逻辑上,他们有着统一的意见,也就是最困难的部分,对他们来说反倒是最容易的。

    虽然中途出现了很多的争论,但两人一起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仅用了五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两篇有着严谨逻辑论证的论文。

    一篇是对有关质量的特殊数字‘2的n次方’的描述和论证,名字是《空间中的特殊数字:2的n次方》。

    这篇论文主要是论证‘2的n次方’的特殊性,赵奕写出了光子的能量构架,都绕开了‘2的n次方’数值,爱德华-威腾则写出了,m理论多维空间质量的论证中,大部分都包含‘2的n次方’。

    另外,就是数学论证内容了。

    在数学论证内容中,‘2的n次方’和质量挂钩的论证,出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巧合,巧合全部都放在一起,就会让人感觉到‘2的n次方’的不寻常,论文最后则是做出了推断,“‘2的n次方’和三维宇宙质量直接相关。”

    第二篇论文的名字是《能量理论:强力解析》,承接上一篇论文的结论,上来就对“三维宇宙中不存在‘2的n次方’能量点”以及“能量点趋向于组成‘2的n次方’”进行论证。

    这篇论文就是‘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的内容了,在做完不存在‘2的n次方’能量点论证后,就划分出特殊素数。

    论文中把能就近组成‘2的n次方’的素数,定义称作是‘二向态素数’。

    后续则写出了正、反双向函数,以函数求解并进行反向排列的方式,阐述了素数组合成‘2的n次方’的奇妙。

    再然后就是论证能量排序和发生强力作用原理的内容。

    《能量理论:强力解析》,并不是完全的解析了强力,而是以数学构架、数学逻辑以及能量理论为基础,说明了一种强力的新解释。

    这种解释以数学为基础,逻辑可以说是密不透风,但问题还是有的。

    比如,最基础的是,“三维宇宙中不存在‘2的n次方’能量点”以及“能量点趋向于组成‘2的n次方’”。

    这两条内容是论证的前提,但说出来甚至有些玄幻色彩,显然不容易被人接受。

    如果接受了这两条论证作为前提,后续的论证内容就是理解问题了。

    赵奕和爱德华-威腾针对这个问题也有过讨论,他们都觉得论证已经足够完美,因为即便不相信‘2的n次方’问题,但其他人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而他们的论证完美的解析了强力。

    在‘2的n次方’的论证问题上,两人拿出了很多的数学论证以及过程中的巧合。

    那当然不能作为完美的证据链,但理论物理就是这样的,理论之所以是理论,就是暂时不能够验证的研究在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

    现在他们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惊人的数学巧合,就足以支持有关‘2的n次方’与质量之间关系的推断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