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初步成营-《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2/3)页

    子弹的生产比枪支要复杂的多,也要艰难的多。

    一颗小小的子弹,可以说是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以及工艺于一身的产物。

    明朝研究了三十多年,才能生产合格的子弹,不过现在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子弹由弹壳、底火、发射药、弹头四部分组成。

    在明朝最困难的底火和发射药,裴格安就懂技术,还能大量生产。

    现在困扰他们的难关就是加工技术,能解决米涅步枪的技术难关的时候,同样也能生产现代步枪和加工弹壳,弹头了。

    目前的火枪虽然射程只有三百米,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多一点,作为过渡阶段的武器,已经足够了。

    锦衣卫的神机营,有了火枪之后,终于知道他们的日常训练为何要如此安排了。

    不管是行军列队,还是模拟战时的站位,都是为了适应新式武器。

    射程超过一百丈的武器,在三十丈的距离,隔着盔甲都能伤人致死,这种武器的威力远远超过普通的弩箭。

    而且,还省时省力,根本不用耗费体力。

    五颗弹子,射程超过一百米之后,就不是一团,而是一片,也就说,几乎不用瞄准,只要对着前方射击,覆盖范围就能将敌人笼罩在里面。

    赵德昭没有训练大规模的合作作战,而是采取了三三作战的十人小分队训练,最大规模的配合,也不超过五都,也就是五百人。

    宋朝十人为一队,十队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

    首领分别是十将,都头,指挥使,将虞侯,都指挥使。

    赵德昭采用的是一个小队三面藤甲盾牌,防御的时候,三人持盾,三人射击,三人装弹,一人指挥。

    不过这样的阵型训练的比较少,因为有了火枪,基本上不用防御,对方打不到自己,只有自己打对方的份。

    主要训练的还是三段击,也就是三人射击,三人装弹,三人准备。

    有了火枪,除了原本的锦衣卫,三千禁军也被赵德昭武装了起来,共同训练。

    这些禁军作战方阵两千五百人,辎重营五百人,也被编进了锦衣营,让神机营的人员达到了四千七百人。

    锦衣营的三百人是定额,火器营差不多五百人,辎重营五百人,加上四百人的测绘营,成了赵德昭的嫡系。

    不过在进入八月之后,四百测绘营的文士们经过了一年的训练,除了留下了二十个教员,剩下的被分配了出去。

    他们两两为伴,依旧隶属锦衣卫,却被分配到各地驻军,进行国内的地形,地图测绘。

    他们进行这些测绘,不仅仅是为军事服务,更是为民生服务。

    以后各地修路架桥,挖水渠,建水库,都需要他们提供第一手资料。

    各地驻军也都从军中抽调识字之人,少则派两三人,多则派五六人,前来汉京府学习测绘。

    火枪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但是,赵德昭却没有配装全军,就连赵匡胤,也没有提这件事。

    宋初的士兵根本没有忠诚可言,谁能让他们吃饱,就听谁的。

    在不能确定一支军队的忠诚之前,普装火枪的事情还不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