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故事-《鉴宝无双》


    第(2/3)页

    金朝控制了北方,自然也控制了钧窑的窑址所在地。

    当时,大部分钧窑工匠,特别是优秀工匠,都随之南迁了。

    从北宋到南宋,各大窑口工匠的南迁,也是华夏的瓷业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的开始。在此之前,大部分著名窑口都在北方,而金朝之后,南方瓷业开始兴盛;明清时期,景德镇已然成了毫无疑问的瓷业中心。

    金代,虽然大部分钧窑工匠南迁了,但是钧窑生产却没有完全中断。而且,在金朝的干预下,又重新开始复兴。

    但是,毕竟优秀的工匠差不多都走没了,所以一时之间钧窑的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

    这时候,钧窑就是彻底的民窑了,但是金朝的干预力度却很大;史料上提及了高压政策,以恢复钧窑生产、提高制瓷水平。

    无论如何,想再烧出北宋官钧那样的瓷器是不可能了,所以金代钧窑和北宋官钧有着明显差别。

    而吴夺听到的,是一个钧窑制瓷高手的故事。

    此人姓宋,家中拍行老九,名字就叫宋九。

    宋九的父亲就是钧窑工匠,到了他这一代,父亲去世后,兄弟们也都成了钧窑工匠。

    南迁之际,因为老母病重,经不起颠簸,兄弟们都走了,只有最小的宋九守着老母留了下来。

    宋九的制瓷技术,是父亲和兄长们教授的,尚未学全学透,就这样中断了。

    不过,宋九很善于学习,在金朝统治下的钧窑,他算是一边实践一边研究。

    当时,金朝为了恢复和提高钧窑的生产和水平,还从同在北方的定窑、耀州窑等窑口调集了工匠前来。从这些工匠那里,宋九也吸取了其他窑口的制瓷技艺,在制作钧窑瓷器时,尝试加入刻花、浮雕等等手法。

    宋九的水平越来越高。虽然无法实现北宋官钧那种“弥漫全身”的窑变色,却已然能达到控制窑变色斑块分布的水平。而金代钧窑能呈现的最高水平,也不过就是这种程度了。

    因为北宋官钧曾经刻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加上宋九的名字里有个“九”字,所以,他在某些得意之作上会刻一个“九”。

    这件蟠螭蒜头瓶,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常规的蒜头瓶上浮雕蟠螭,也是宋九应用了其他窑口的技艺进行的创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