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炽焰咆哮虎最初的控温能力一样,基本没有成功的案例。 好在李想和甲贺忍蛙都很有耐心。 在发现硬往单个里面加量,似乎不太行以后。 他们改换了方案。 飞水手里剑本质是多次攻击的招式。 因此,李想尝试让甲贺忍蛙把水手里剑叠加起来,不再是单个往上增长,而是多个融合成一个。 乍一看。 它们好像没有区别,都是水属性能量的集合体。 区别不过是1+1和1+0.1+0.1……而已。 后者反而看上去更靠谱一些,毕竟慢慢加,讲究循环渐进。 可实际上。 李想认为这是在扩大水手里剑的“容器”。 把单个水手里剑比喻成气球,不断往里面灌注水属性能量,“容器”本身没变,在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自然会爆开。 但两个水手里剑相互叠加后,则扩大了这一“容器”。 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内部的储水量,也能促使巨大水手里剑外部稳定下来。 保证搭在水属性能量的容器不会崩溃。 理念很扯淡。 不过尝试一下总是没错的。 于是。 在李想紧张而又期待的注视下。 实验开始了。 甲贺忍蛙抬起双手,水流自空气中浮现,像漩涡一样汇聚过去,转眼便形成了两片比手掌大许多的水手里剑。 然后。 它将两枚水手里剑按在了一起。 整个过程中,最难点就在于融合,如果甲贺忍蛙没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之前猜的一切全部都是无用的空谈。 结果—— 失败了。 完整的两枚水手里剑根本没办法融合。 身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它们没办法像普通的水一样,合二为一。 哪怕甲贺忍蛙都努力到呼吸不顺畅,额头青筋冒起,也还是没办法做到。 李想有点失望,没想到自己异想天开的方法居然失败了。 ……等等。 如果成形后的水手里剑不可以。 那么未彻底成形之前,在凝聚的半途中,或者说“容器”形成的前一秒,掌握好这个时机,能否将其融合在一起呢? 他不由得精神起来,感觉这是一个可行之处。 在将意思完整地传达给甲贺忍蛙之后。 第二次测试开始了。 关键点再次转移,需要甲贺忍蛙保持精神上的高度集中。 在水手里剑成形和未成形之间的一个点上,将两枚手里剑融合在一起。 甲贺忍蛙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双手,在心中勾勒出两枚水手里剑的外形。 空气中,水份受到水属性能量的鼓动,迅速拢聚起来。 如臂驱使。 外界。 李想举着摄像机,对准了甲贺忍蛙的手。 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以及事后检讨和改进,记录是有必要的。 空气中。 水流如漩涡一般汇聚,在甲贺忍蛙的掌心位置迅速朝水手里剑的样式转变。 阿呱微微抬手,将还未完全成形的两枚水手里剑靠近,按在一起。 然后…… 嘭! 水手里剑猝然爆开,水花泼了甲贺忍蛙满头满脸! 又失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