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钟升拿着这份词卷,叹息道:“守中,我等十七岁时,还在想什么?可这持明却已经写出‘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不似少年时’这等看尽繁华的诗词。” “《楞严经》卷四有云,‘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常在缠缚’。持明应该是还保留着前世千百劫的些许灵智,或许只有这样,他才会写出这等洞悉千古,勘破缠缚的词来。” “没错,守中你说得没错。只怕过几日,京华士子文人们,都要在曲江湖边,折柳叹唱道,‘不似少年时’。” “没错,钟大人说得没错。”众人纷纷附言。 下来是评判制义和策论。 一位副考官拿着一份制义,开明就是一句,“大贤举先圣之心法,明道统之相承也。” “嗯,这句破题破得妙。看接下来的承题如何。” “夫圣贤身任斯道之寄,则其心自有不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不错,不错,这承题也十分切题。‘孟子举之曰,道必有所托,而后行于世,圣贤同其道也;然而天无二道,圣无二心,其忧勤惕厉一也。尧舜尚矣,自尧舜而下的统者,有禹汤焉,有文武周公焉’。这起讲也妙啊。” 副考官一气读完,只觉得畅快淋漓,连读了三遍后,直接给了一个“上”,拿去递交给了钟升。 此时的钟升正在读一篇被另一副考官评为上的策论,“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恃也。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好!”钟升读完后,拍案大声叫好道,“此论立意新颖,论述婉转且条理清晰,开合抑扬之势洋洋而来。雄文,难得一见的雄文!” 李守中凑了过来,匆匆扫了一遍,苦笑道:“只怕又是刘持明所写,我国子监只有他能写得出如此气象的雄文来。” “大才!守中兄,你们国子监今年出大才了。”钟升大叫道。 这时,那位副考官把那份制义递了过来,“大人,这是一篇上佳的制义,我给了一个上,还请主考最后定夺。” 钟升接过来,看完后是满脸惊色,“此文老成,又言之有物,当然可为上。”突然想起什么来,连忙把制义递给李守中,“守中,你快来看看,这是否是那位刘持明的制义?” “像,行文用字像!”李守中看完答道。 “天啊,你国子监何其幸!今年是要出状元了,来人,速把丁四十一号和庚七十一号文卷取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