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爽朗马良-《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2/3)页
马谡年纪还小,学业还不精细,但是表现欲其实很强,马氏兄长们对此是非常赞赏的。
“幼常请说。”关平也摆正了姿态,敛容说道。
至于吴起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与孙武并列。而且吴起兵法传播的比孙子兵法广,很有名气。
“世上兵法,大同小异。不外乎出如风,止如山,令行禁止。所以士卒日常操练,当要勤快,赏罚分明。反之,则大军立崩坏,王师败绩。但吴起领兵,既有法,也有恩。是以士卒有脓疮,吴起为吸之。士卒母哭,说吴起为其父吸脓疮,其父为吴起战死。如今又为其子吸脓疮,恐怕其子活不长久。所以我认为营内之事不外乎,多练,赏罚,恩惠。不知关小将军以为如何?”
马谡肃然问道。
关平看着小小年纪的马谡,有些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赏识马谡了,因为马谡说的都对,可以说得到了兵法的精髓。
所谓兵法,不是教你打仗的。如果战场上依靠兵法应对,死应对,那肯定是要完蛋的。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兵法是教一个如何治兵,如何打常规战的。这是孙乾告诉关平的,孙乾熟读兵法,但打仗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关平当然领兵打仗也很差劲,但说起治军也算是可以了。
不过外呼马谡说的这些,马谡还举了吴起一个生动的例子,吴起是个功利心很重的人,他为士卒吸脓疮,为的就是让士卒为他而死。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方法很好。
魏延,关羽乃至于世界上名将,领兵都是遵循这个思路的。
马谡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了精髓,让他治军,肯定是有滋有味的。
马谡真的很有才气,管中窥豹,关平相信等马谡年纪到了三四十岁,也就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理论知识一定丰富到了极点。
蜀汉人才少,诸葛亮见到这样的马谡,自然会起爱才之心。
双方其实是泛泛之交,关平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便只是笑语道:“幼常所言甚是。”
马谡听了很高兴,而表现欲更加旺盛。滔滔不绝与关平说了很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直插要害。
而且引经据典,堪称完美。
就是这么一个人,理论知识无以复加,实践经验等同于零。所以才坑的诸葛亮不要不要的。
要想教育马谡,不能用口才说服。只能让马谡去做事,比如说给马谡一直兵马,让他去练兵,然后让马谡领兵打打山贼,然后再打打小战役,一步步培养才行。若是骤然拔至高位,必定完蛋。
兄弟二人自然不知道关平所思,马谡的表现欲越来越旺盛。甚至抢了其兄马良的风头。
关平看到马良的表情既欣慰,又有些皱眉,似乎在担心什么。
关平看到马良的表情,心中一动。“莫非这马良看不出了什么?”
因为关平,马良,马谡都不胜酒力,所以这场酒宴就草草收场了。鉴于这兄弟二人也是蜀汉的精英,不是外人。关平大方的带着二人参观军营,关平还详细的说了一下,选拔官员的过程,还有豆腐块,还有队列等等。
“关小将军真是周到。正是老实而蠢笨的人才特服从命令,聪明机灵的人,反而有许多心思。”
谈起选拔关平选拔官员的事情,马谡表示很赞赏。
“这倒也不完全是。我麾下有一位都伯叫李正,此人既聪明机灵,又有抱负,反而比老实而蠢笨的人,更有前途。”
关平笑了笑,谈起李正不加掩饰的欣赏,也把李正大概介绍了一下。
毕竟这是关平亲自发现的人才,而且有可能会做到将军呢。
“心有志向,又能轻财产而养士卒。如果给他机会,做个将军不难。”便是连马良,也对李正的所作所为点头不已。
之后,便是豆腐块,列队了,关平也粗略讲解了一下,服从命令,以及分清左右前后。
都是现代的点子,是作为对于这个时代士卒训练的一个补充。马良与马谡听了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