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新的战略?-《大唐的旗帜》
第(1/3)页
“敢问殿下今日为何允许符合回乡令的低品武将留在康居城?”刘琦问道。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该问,但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我只是想,那些将领十分想要亲手向大食人报仇,又怎忍心让他们失望?”李珙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只是说道。
‘他们在喔鹿州、在谷口、在洁山城、在碎叶镇,已经向大食兵报过仇了。凡是这时还活着、并且成为将领的都杀了好多大食兵,早就报了仇;若不能去呼罗珊,虽许多人会不大高兴,可也不会太过失望;极少数如宋五这样的人可以特许留下,也不会有损殿下的名声。殿下说的绝不是真实缘故。’
刘琦忍不住在心里反驳。他几乎就要说出口,好在理智阻拦了他。
刘琦想的不错,李珙说的当然不是真实缘故。而真实缘故其实也很简单:他忽然发现,留下夏传涛等人对自己掌控军队有好处。
因两方面在出兵呼罗珊的名额上的竞争被尤金揭破,只要他再稍微安排人传出去些消息,就能让两边的关系更加恶劣。军中将士互相之间关系太差当然不是好事,可太过团结一心也不是好事。
因为是否出兵呼罗珊,高品武将间出现裂痕,可低品武将仍然团结一心,只想着与大食兵打仗。他要用这件事让低品武将间也出现裂痕,这样李珙才能更加放心的统御军队。
当然,若将领之间矛盾太大也不是好事,所以他会控制两边的矛盾,但没有矛盾是不行的。当然,这个缘故是不能告诉旁人的,即使刘琦也不能告诉。
“此事已经有了结果,你也不必再问。”李珙轻描淡写的回答后,又这样说了一句,然后道:“我又有另一间十分要紧的事情要与你商量。”
“何事?”刘琦收束心神,问道。
“如何安排库思老·萨珊。”
李珙说道:“今日我批答文书,又有一位将领对我提出,应当化昭武九姓国为州县,如同大食人过去几十年在此地做的一样。
自然,大唐,不,我中原之人以仁义为先,绝非大食鼠辈所能比,是以绝不能像大食人一样压迫本地君臣、百姓,而是对他们施以教化,让他们自愿成为安西属民。
这自然是好事,可那将领又说若要教化昭武九姓国,必须让这些地方处于十分安全的境地;而若大食国一直掌控呼罗珊,以其国众多的人口、广大的地域,早晚有一日会恢复过来,重新威胁安西。
是以,为免除大食国对昭武九姓国的威胁,必须让呼罗珊不在大食国控制之下,扶植库思老·萨珊重建波斯国,作为安西与大食之间的缓冲。”
“若依照这位将领的策略行事,出兵呼罗珊的整个作战方略都要更改。”刘琦这时已经明白李珙要与他谈论甚底事情了,斟酌着出言道。至于到底是谁提出的,既然李珙不说,他也不会问。
“你说的极是,我当时也想到这点,就要驳斥回去。”李珙顿了顿,继续说道:
“可我在落笔前又仔细思考,发现这人说的也极有道理。据杜环,以及其他去过大食国的人介绍,这一国幅员辽阔,几乎不逊于大唐;人口虽然稍逊,也有数百万户,远胜安西。若停止交战、休养生息,恐怕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复元气。
自然,这一国四面八方都有敌人,并不能将所有军队都调到东边,进攻安西;可即使能够调到安西的军队,也超过安西能征召的将士。
咱们都明白,虽然三年来连战连捷,可这其中有多少运气的成分,有多少大食人被新战术打得措手不及的成分,以及对安西地理不了解的成分。
此时只有你我二人,我就明说了,将士们的奋勇交战,你等大将的指挥,只能占到胜机三成;七成都是因为其他缘故。
这次进攻安西,大食将领已经得到足够的教训;若恢复元气后再次攻打安西,这七成的缘故咱们还能争取到几分?若争取到的不如大食人,是不是会输掉战争,甚至被大食人占领整个安西?”
“殿下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刘琦又试探着问道。
“我没有最终做出决定。虽然趁大食军仍处于弱势、一举将他们完全从呼罗珊赶走能够免除后患,可付出的死伤会有多少?我真的不愿再有太多安西将士战死了。”李珙没注意刘琦说了两句诗,只是顺着自己的思绪说道。
“所以才会叫你来,与你商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