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唐英作品-《鉴宝我有面板》


    第(2/3)页

    “楚大哥,这是老仿的?”周雨桐忍不住问道。

    此话一出,店老板和那位专家一愣,如果是这样,倒也不是不能接受,总比说是现代仿品好,老仿虽然也是仿造品,但有些还是很值钱的。

    楚河笑道:“嗯!没错!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是一件清朝时期仿明的青花瓷。之前,我就和你们说过,明朝是一个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瓷器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清朝一直想要模仿。”

    宣德时期,艺术发展之所以能达到一个巅峰,是因为宣德时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清朝,无论是康熙、乾隆还是雍正,都以为他们大清是中国各朝各代发展最好的朝代,跟其他朝代一比高下的心思也就蹦了出来。

    瓷器的各种仿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

    在传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到,釉质青白而透润、纹饰清晰淡雅、分水浓淡有序,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到了康熙时期继续沿用此画法。

    由于新式窑型的使用,使成瓷温度更高,瓷胎可以更薄更硬,钴料发色更加纯正,釉与胎结合更加紧密,达到薄而透的效果,人称“贴骨釉”或“紧皮亮釉”,使青花在釉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青翠飘逸、清爽透彻,人们将这一时期烧制的最好的青花发色,称为“翠毛蓝”。

    所以,尽管清朝模仿得很像,甚至在一些技术上,比明朝还要先进,但烧出来的作品,和明朝的还是有些区别。

    而有些优点,是他们模仿不出来的。

    “而且,这应该是唐窑出品的,算是仿品中的精品。”楚河说道。

    段颖她们还不了解,疑惑问道:“唐窑?唐朝的?不是说清朝的吗?”

    这时候,古玩店的老板终于解释:“唐窑不是唐朝的窑口,而是一个清朝叫唐英的人烧出来的。”

    他介绍,唐英是清代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这个人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又能恤工慎帑,撰陶成纪事碑,备载经费、工匠解额,胪列诸色赩釉,仿古采今。

    由于唐英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