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厂房-《一九八一年》


    第(2/3)页

    女工最喜欢上班的地方离家近,能够做到这一点哪怕工资少点也乐意。

    后世黄瀚家附近就有个小老板租了个五十几个平方的房子摆了十几台工业缝纫机加工服装。

    那时行情截然不同,太多服装厂找不着女工。

    原因很简单,工资不高、太辛苦,生活条件改善了的农村人也不肯干这种低端的活儿。

    但是这个小老板的十几台缝纫机都是满负荷,因为有不少陪读的农村妇女租住在这个小区,她们的孩子在三水实验中学读高中。

    闲着也是闲着,十几个妇女在家门口上班,一边唠嗑一边干活儿,反而不闷得慌。

    因此哪怕只拿两三千块一个月,她们也愿意干完陪读的三年。

    三水县包括全国,在八十年代初期治安都是不太好。

    如果女工上班的地方在城郊,下了晚班肯定要家里的男人接送的。

    可是上班的地方在城区中心,就不存在这个难题。

    可以预见“新风服装箱包厂”有了集体单位的外衣,职工的档案得到承认,能够享受到退休待遇,哪怕工资差不多,三水县的服装厂和第二服装厂都有可能被挖了墙角。

    很简单,三水县的服装厂和纱厂、鞋帽厂等等都是镇办集体单位,效益都不咋地。

    “东方红布厂”、“煤球厂”等等才是国营单位,液压元件厂也是集体单位。

    一开始被国营单位招工的待业青年基本上能够获得国营单位编制。

    也有不少单位存在国营和集体两种编制。

    国营单位的职工调去集体单位,只要拥有国营编制,这劳动关系也会保留。

    这时没有人意识到集体、国营到了最后没啥区别,一样的下岗、散伙,退休时退休金一个样。

    反而是现在没有人重视的企业、事业编制,才真正至关重要,退休金的差距超过一倍。

    同样的集体编制单位,一个坐落在几里外的郊区,一个就在家门口?两家的工资即便差不多,也足以吸引人。

    “新风服装厂”办起来,只要发现技术好的女工要调来这个离家近的地方上班,张芳芬哪有可能不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