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这不一样啊-《1980之能源与动力强国》


    第(1/3)页

    遥远的rb国首相因病去世,这事儿除了第二天在国内报纸上占了简短的篇幅有所报道之外,实际对于广大基层人民没有任何影响,甚至它连茶余谈资都算不上。

    另一边,东汽厂还是那个老样子。

    该上班的上班,该混日子的依旧浑浑噩噩。

    杨仪算是为数不多知道厂子即将转产菜刀的人,因而以他的角度来看,其实现在已经隐约发现厂子人事安排工作在不断微调。

    很明显,这是厂领导在为转产计划做准备。

    其中的操作就包括:

    三产部门原计划要下个月才配发给员工的电风扇,此时已经提前开启生产,甚至备料也远超本来计划。

    当然,厂里的说法是为广大职工切身利益考虑,为了能够让大家在家享受到凉爽清风,于是才从重型一车间抽掉了三十位技术工人暂时借调到三产部门。

    诸如此类操作,最近几天简直都不胜枚举,对于厂领导来说,只要不出大问题,使用一些小手段就太正常了。

    在此期间,杨仪同样也没闲着。

    身在设计科的技术资料室,那就必须要把相关技术资料都大致过一遍,不求对技术细节了如指掌,但至少要能够对目前国内在产的主力汽轮机参数大概清楚。

    只有清楚这些数据指标过后,杨仪才能根据自己前世所掌握的情况做分析,具体规划后续。

    确认到底应该从那个方面入手,从而才能四两拨千斤。

    这年头国内基础技术薄弱,要想短时间之内提高机组参数水准,先易后难才是最佳选择。

    资料显示,自打东汽厂成立以来,汽轮机组覆盖范围从750千瓦到20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和20万千瓦机组为主力机型。

    不过技术指标嘛,最多也就是国外50年代的样子。

    好在东汽设计科很争气,对机组改进研发的速度在国内三大汽轮机厂绝对数一数二。

    虽然在七十年代也出现过片面追求高指标导致项目失败等情况,但在后来调低部分不切实际的指标过后,定型的机组参数相比原型机也确实提高了很多。

    于是几天之后,杨仪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厂里设计科的老前辈真心很有一套,他们几乎已经把目前国内能实用化的新技术全都用上了,所以在基础技术没有太大突破之前,杨仪现在看了也没辙。

    本质上来说,杨仪上辈子也仅仅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技术人员而已,可能它的知识体系相对八十年代会超前一些,这是他的优势。

    但是,超前又能如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