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前忙说“不敢当”,林文仕又与他说了几句,便让周前先回去了。 从县衙这儿得了好消息,直到回到村里,周前还是喜气洋洋的模样,他将这消息告知了村里的乡亲们,乡亲们也都和他一样,很是激动。 *** 之后的几天,周前便准备起给夫子们住的院子。 村里空着的院子多得是,只是需要再修整一番。周前选定了几处地方,便带着人修整起来,而给夫子们做饭的妇人他也有了人选,现在便只等私塾开课了。 在晾屋子的这段时间,村里的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开始走起了亲戚。 他们去的地方多是外村的亲戚家,目的么,走亲戚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要在自家亲戚们面前好生炫耀炫耀自己村里的私塾了。 像林大雄的长媳柳氏,便喜滋滋地回了柳叶村的娘家。 正月初二的时候,柳氏刚回了一趟娘家,见她又过来了,柳母纳罕道:“大妹,你咋个又回来了啊?你婆婆没意见?” 柳氏丝毫不跟娘家客气,直接一屁股坐了下来。她一边给自己倒了碗水,一边说道:“我婆婆有啥意见?”她这一路走来,着实有些渴了,直到这一碗水下肚,她才好了些,她抹了抹嘴,装作不经意地问道:“爹娘,我记得大哥家的大郎也七岁了?你们对他是什么打算?要不要送孩子去私塾认几个字儿啊?” 淳朴的柳家人都没意识到柳氏的“险恶用心”,闻言,柳大哥苦恼地说道:“我当然也想送大郎去认字。不说能有多出息,他会认字会算账,也好送到镇上去当个伙计用。可这不是私塾的束脩都太贵了,咱家出不起嘛!” 家里到了上私塾年纪的孩子不只他家的大郎一个,还有二弟三弟家的孩子,虽然这两家的要小上一些,只有四五岁。但若是要送他家的大郎去私塾念书,那也总得一碗水端平,也送老二老三家的孩子去念书才行。 但他们家条件差,又怎么能拿得出这么多的束脩呢? 柳大哥痛苦地叹了口气,又问柳氏:“大妹,你家的大郎呢?你婆家的条件比咱家好,妹夫去年卖冰棍也赚了不少吧?你们家的大郎要送去念书吗?” 柳氏等到了亲哥的问话,顿时克制着内心的激动,强装作浑不在意地说道:“送啊!大哥你说得对,不指望他像他大伯一样有出息,但能认几个字儿总归是好的。” 柳母关心地问道:“你跟女婿打算送去镇上吗?那你跟女婿可得去接送孩子才是,镇上离得远,孩子年纪又小,万一路上出点儿什么事儿,你跟女婿可就悔去吧。” 柳氏嗔了柳母一眼,说道:“娘你说什么呢。大郎就在我们村念书,这可安全着呢!” “啥?就在你们村?”旁边的柳父柳母与柳大哥夫妻俩都愣住了。 他们没听错吧?大妹怎么说在他们村念书呢?他们村的读书人,不也就县太爷一个人吗?难道她要让县太爷教孩子不成?不对,县太爷在县城呢,怎么会跑回村里来,特意教孩子读书呢? *** 看着爹娘大哥大嫂都一副呆滞的样子,柳氏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但眉梢还是难以自已地跳动着,她刻意用尽可能平淡的语气说道:“说起来真还多亏了孩子他大伯,在我们村里办了个私塾呢。这屋子前天才刚刚盖好,昨个儿我们里正去县衙了,说是连夫子都找好了,现在就等着屋子晾好了能用呢。” 柳父柳母与柳大哥柳大嫂更震惊了。 柳氏装出一副才发现爹娘兄嫂惊讶的样子,她“惊讶”地问道:“爹娘,你们咋了?” 但因为她做戏的功夫不到家,这惊讶听着不太惊讶,倒很有几分矫揉造作的样子。 柳母拍了女儿胳膊一下,着急地问道:“大妹,你刚才都说了什么?你、你再说一遍,娘没听清楚。” 柳氏一边揉着胳膊,一边又把刚才那话重新说了一边,这次她还问道:“娘啊,这次你可听清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