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明天子》


    第(2/3)页

    王振立即带着小太监搬着一口红木大箱子,打开一看,却见里面一匣子,一匣子的书稿。

    不是别的,就是太祖皇帝实录。

    古代书籍纸张上面写的字不多,所以一张字,有的才几百字上下,而太祖皇帝实录,少说是千万字的大块头。

    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大部头书了。在这个时候,更是多了。

    这一箱子,满满的都是。

    而且都手抄本。

    朱祁镇打开一看,翻开洪武元年,匆匆翻阅一遍,忽然盯住,说道:“终于找到了,就是你了。”

    这一页写的不是别的,而是太祖皇帝,将勋贵子弟与皇家子弟聚集在一起教育,令宋濂教之。

    而这个地方,就叫做大本堂。

    含义自然是储君乃国家之根本。

    这也是明代前期储君教育方式之一,前文说过,仁宗皇帝与建文有过同窗之谊。他们在什么地方同窗的?

    自然是这里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想要教授兵法,首先要有老师?而真正能讲课的老师,也不过朝中几位老将军而已。”

    “如英国公。”

    “想让英国公讲课,这个学校的规格一定要高。这大本堂就太合适不过,我将郕王塞进去,并说将来有了皇子,也在大本堂之中读书。”

    “想来,各级勋贵子弟。乃至藩王世子都能到了。”

    “如果仅仅是这些人,我不觉得他们能学习到什么东西。不过如果再加上武学,张辅所建议的武学,作为大本堂下级学校,其中每届的佼佼者,都能进入大本堂读书。”

    “想来会很吸引人吧。”

    朱祁镇随即又想道:“文官大抵不会愿意的。”

    朱祁镇接受的是经筵教育。刚刚开始未必知道,但是时间长了,他也慢慢的行明白了,经筵教育,本来就是文臣想要影响皇帝的重要环节。

    杨士奇等人,决计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得到的利益。

    “不过,还好有襄王在。”朱祁镇心中暗道:“襄王之事,真是一个好借口啊?”

    大本堂的制度,朱祁镇细细看来,感觉未必不是太祖留下制衡藩王的一个手段,将藩王的儿子都留在京师教育。

    有质子的感觉,当然也想让这些藩王世子教育的心向中央。

    而今襄王再度拥有兵权,朱祁镇提议让襄王的几个儿子,来京师上学。满朝文武估计都赞成,襄王自己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至于其他的私货,一点点的添加也不迟。

    朱祁镇心中有了成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