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巡视-《崇祯八年》


    第(3/3)页

    郑芝龙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他的船队才能从南亚各国大量进口粮食。

    上个月郑氏船队数十艘三千料{相当于200吨}大船,将十余万石的大米运到了修缮过的天津卫港口,朝廷动用大量的马车和人力,用时月余,才将这些粮食运到港口附近的官仓储存起来。

    但这一千余万斤粮食,对于即将到来的饥民潮来讲,属于杯水车薪。把这些粮食运到山西、河北一带,路上的消耗就十分惊人,但不运粮不行,总不能让难民大规模的往京师跑吧?那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崇祯不敢尝试。

    郑芝龙属于畏威不怀德一类的人,只有你展示出强大的实力之后,他才会乖巧听话。

    据锦衣卫得到的情报,此次随船而来的郑芝凤,携带了大量钱财,在京师买了一个大院落住了下来,看来是作为贿赂朝官,打探消息的据点之用。

    不管是官军,还是流贼建奴的消息,都可以第一时间打探到,然后遣人从天津卫乘船递送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想到了后世各地的驻京办,原来现在已经存在了。

    即将到来的建奴叩关之战,将成为崇祯向郑芝龙展示力量的绝佳机会。只要这一战将建奴打疼,打出官军的威风和士气,那相信郑芝龙的态度将会发生极大转变。

    不过,虽然郑氏武装海盗集团很有钱,但人家也是大明子民,毕竟没有在大明土地上为非作歹,人家是靠实力得来的财富,除非人家自愿,否则不能总想着从他身上巧取豪夺。

    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崇祯不想做这种抢劫的事。

    况且郑芝龙在泉州一地名声非常好,对当地百姓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泉州知府写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曾提到:”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国库已然空虚,户部尚书侯恂已经被漫天催要款项的文书弄的焦头烂额,天天请见圣驾。

    内帑存银也已消耗殆尽,如果再不想办法敛财,接下来的一系列大战将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巩凡物晒盐目前还没有消息,看来只能对那帮人动手了。

    想到这里,崇祯吩咐道:“传骆养性觐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