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桓最后拿起了李纲的札子,这个札子上,写的是今年官考的名单,也就是说东华门外唱名的学子,都在这里,需要赵桓朱批。 他有些犹豫。 汴京、燕京、临安、成都府的四大行政学院已经在建,对于现在的大宋而言,这点钱财,真的不用放在心上。 只不过赵桓叹气的收起了一本书,现在不是时候,甚至没有基础。 这本书的引言是一个幽灵,在欧罗巴徘徊。 他就是在犹豫这个。 赵桓收起了这本书,批红了大宋新一批录用的没有品秩的官员。 这些官员将会在太学进行一轮行政教育之后,散播到整个大宋的各个角落。 三年后将会转为上京路的从七品的知县事,若是不想到上京路任职,那就只是变成从九品的文林郎,充当主簿。 这是一份天价的连升三级的蛋糕,就看舍不舍得吃苦了。 不过赵桓显然注意到了算学这一门上,几乎没有人得到足够好的评价。 这就是现在的大宋。 新与旧的交替期,等到两个月后,大宋那些落榜的学子,就会在工赈监,开始识字班的扫盲工作,一边教目不识丁的大宋百姓识字,一边继续自学,等待下一轮的官考。 赵桓将札子处理完,准备回延福宫休息,等到回到延福宫的时候,朱琏这丫头又在桌子上睡着了。 他摇了摇头,将朱琏抱了起来,放到了榻上,自己熬夜,她也跟着熬。 赵桓想着大宋的未来,陷入了深睡。 赵鼎行走在草原上,马军随行。 塞外很苦,他最后的官员任命为上京路经略使,名义上管理着整个上京路。 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一切都需要他的经营,这是大宋新的领土。完全陌生的地方。 他是一名非常传统的大宋文人,过着十年寒窗苦读,却又梦想一朝金榜题名天下唱的美梦。 他成功的在崇宁五年,赐进士及第,东华门外唱名,天下恭贺。 可是大宋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党争,让他身心俱疲,不断的磨平着他身上的棱角。 二十一岁的进士及第的风光,到现在四十五岁,终于走到了大宋的朝堂的中央,三年累迁,他再过两年就可以做到大宋的右丞。 封侯拜相就在眼前的时候,他却在朝堂上站了起来,说自己要去大漠。 看似是一方经略使,提前了好多年,成为了相公。但这个相公却是荒凉的大漠。 为什么要来? 谁知道呢? 赵鼎看着一轮圆月,他当时就是觉得,在整个朝堂的核心里,只有自己最闲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