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河中发动-《大唐朝请郎》


    第(2/3)页

    隰州已经出了大山区,在谷积山之西,是黄土丘陵地形,山势低缓平坦,不复危势,河流众多,北接河东石楼,东倚谷积山,西隔黄河与延川延长两县相望。

    隰州辖永和,大宁,蒲三县,治隰川。

    这是个夹在谷积山(吕梁)和黄河之间的一块丘陵地带,拿下以后就可以顺势南下直抵吉州。

    这边三州一去,河中基本上就剩下南半部的一块大平地了,战事再无难处。

    ……

    马燧心中一片火热,催着大军离开高陵全速向同州而行,于第二日午后渡过洛水,来到同州城外。

    同州,古同国,大荔戎国的国都。

    这里是上都长安东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连接上都长安与山东诸州的交通要冲以及东西南北商贸往来、物资汇集的绝对区域性中心枢纽,史称左冯翊。

    京兆尹(京畿)、左冯翊(同州)、右扶风(凤翔)向来为三辅之地,地位相当崇重,长官向来都是重臣兼之。

    现在大荔县的居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像得到,曾经的同州是多么的繁华兴盛,一座同州城就比现在的县城大了几倍。

    它据守在黄渭两大巨型河流的交叉口,南有华山屏障,东有潼关之险,是长安的东门要冲。

    不过在784年这会儿,潼关和华山已经从同州分离了出去,单独成立了潼关防御使,也叫华州都防御守捉使,级别比较高。

    潼关再往东六十公里就是函谷关,两座雄关历史上声名赫赫,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史。

    就是老子紫气东来西出函谷的那个函谷关,老子到底出没出函谷关谁也不知道,但并不影响它在历史上的大名。

    对于司马迁写的东西,很多地方其实都是存疑的,伟大领袖称他为伟大的文学家,而不是历史家。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课本上印的都是文学家。

    就比如老子明明是周皇室宗亲,姓姬名耳字聃,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迁偏偏就给他改了姓李。人家可是太史啊,司马迁不学历史的吗?

    而且函谷关初建于秦,后建于汉,老子是哪年从哪里出的关呢?这属于是穿越还是重生?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指的就是函谷关了。

    现在分析下来,感觉司马迁就像是现在的很多编剧,拿现代的东西硬往古剧里套,还一点都不尴尬,像回古代搞女权什么的。

    总而言之,司马迁的史记,其实就是一部历史向文学作品,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很多东西都经不起推敲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