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冀王朱滔-《大唐朝请郎》
第(2/3)页
这话张军相信。如果不是决定了归附,他也不可能从蓟城跑过来,更不敢出城来见自己。他是笃定张军不敢杀他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他真的想错了,张军杀他一点心里负担都不会有。张军确实是皇帝的大使,但他这个大使和别人又不同,他根本不太在意朝庭和皇帝的反应。
他要逼着朝庭和皇帝硬起来,逼着他们和自己站在一起,强硬手段是必须的事情。
很快,张孝忠,孔巢父,李纳三人随着武怀表走了过来。
张孝忠和李纳看向朱滔的目光都有些复杂,这位这些年可是高高在上,一直仗着强大军力和狠辣的手腕压着他们一头。
张军没叫王武俊,是怕王武俊过来一刀就把朱滔给剁了。真的这个可能。
三个人冲朱滔拱了拱手,也没称呼,在张军身侧坐了下来。幸亏席子够大,要不然还得坐到地上。
“此后,藩镇将不复存在,幽州为东北防御司令部,张郡王为大唐皇家陆军副司令,东北防御部司令。
卢龙义武成德横海诸军使纳入防御司令部统辖,镇定地方,肃靖匪类,观察押诸蕃部落,防御东北。
大唐皇家陆军不涉民政,不涉营田,惟操军事,不得干涉诸州县史令,义务协同地方治安保境之责。”
张军把以后的安排公开的说了一下,清晰的划分了军队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强调了不得干涉地方民政。
“若遇天灾民险,部队当全力配合地方保境安民,抢险救灾,地方则须保障部队的物资供应通畅。
日后,某会委派专员至各地司令部督促,教导一应措施,以及统筹操练之法。
自此以后,大唐唯有皇家陆军,各部统属一应在陆军司令部下行使职权,军令如山,各部须如臂指使。
凡下级服从是第一要务,任何借口延误军机者,抗命不从者,斩。”
这番话主要是对张孝忠,李纳二人说的,同时也给朱滔和刘怦听。这就是以后的军队的样子,不服从的就死,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人服从性自觉性以及忠诚性(重诺)都比现代人要好上百倍,思想也更简单纯洁,这也是张军的信心所在。
见识少,读书少,眼界小,就更容易被操控,更容易形成集体意识,塑造信仰。
“此刻司徒交出兵权,是为大唐有功,某护卫司徒入上都,张郡王也可在此呼应,可保司徒平安。”
张军再次对朱滔许下诺言,看了看刘怦:“长史一并去吧,着御医院好好诊治将养一番,幽州可着济为刺史,专施民政。
待天下去藩,各地军伍整肃以后,某会上书陛下落实诸道,某可保济统辖河北诸州政务。”
大唐这会儿虽然是道州县三级治地,但实际上只有州县两级,道一直是虚设,由各亲王嗣王遥领,只是名义上的长官。
平时会临时委派黜陟使,处置使,观察使来巡视诸道,但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各地藩镇和军使会那么容易就集权的一个原因。
大唐的州实际上是由户部管理,根本就管不过来,而军队又从来没有统一的军制,各自为政,相当散乱。
再加上给藩镇和军使的权力太大了,基本上覆盖了道员的权责。
大唐的整体架构和权力分配还是相当棒的,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现代。也可以说这是隋代三十八年两位皇帝的功业。
这两位皇帝可以说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虽然历史上被各种抹黑,但功绩就是功绩,抹不掉也除不去。
只不过因为过于急迫,成为了世家霸权的牺牲品。
而大唐老李家就充分吸取了隋杨的经验,改为徐徐图之,包括建立藩镇,其实也是针对世家门阀的手段,不过后来玩烂了。
唐玄宗估计至死也没弄明白,自己把最喜爱的媳妇都舍得给安禄山睡了,为什么他还会反叛。
刘怦肯定是心动的,这是他从没想过的美好结局,但他也没有脱口答应下来,而是转首看向朱滔,把决定权交给了这位表弟。
张军扶膝站起来往一边走了几步,活动了一下手脚,对刘怦这个人多了几分好感。
如果没有刘怦,朱滔也不会有这些年的威势,这个人不禁武力卓越,头脑更厉害,包括朱滔下面的官将也是他在一力维护。
要不然也不会朱滔一死马上大家就拥立他上位,而且在他死后还能继续拥立他的儿子。相当有手腕的这么一个人。
“司徒,大势已去,不要徒劳了,以后,就在上都安心将养吧。”张孝忠出声劝了一句。做为朱滔的儿女亲家,他有这个资格。
“某与武俊已决意追随节镇,冀……司徒还是莫要自误,也须为长史及诸将考虑一二才是。”李纳也开了口。
说为后代着想没用,朱滔没儿子,而且这个时代也不兴诛连那一套,父亲犯错对儿子和女儿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