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出门-《慕红裳》
顾仪兰这一次回娘家,在家里呆了五天左右,几乎每一天,都要找借口和顾三奶奶“说说闲话”。她的父亲很忙,五天了,顾仪兰只见过顾三爷一次,而这唯一的一次见面,顾仪兰也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只是像个孝顺的乖女儿一样,陪着父母吃了一顿饭,仅此而已。
顾仪兰将主要的功夫全都下在了顾三奶奶身上,她清楚,依照自己母亲的那份心高气傲和那份絮叨劲头,这些话迟早会传到顾三爷耳朵里。
在宁陵蛰伏多年,同样心高气傲,却又心中不平的顾三爷又会怎么想呢?顾仪兰觉得这并不难预测。
顾三爷这个人,能力强,胆子也大,自视甚高,却并不盲目清高,为了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他肯动脑筋,也绝对舍下本钱下功夫。
当年顾三爷,为了早些离开宁陵,竟然都敢瞒着祖父私下里与林家达成协议,这一回,为了更好的前途,顾三爷自然也敢提前站队。
况且顾仪兰并没有说谎,仪王身边,的确没有他们顾家的位置。李相拦在前面,这是个既定事实。顾家若想要明哲保身,那就继续观望,但若想要更进一步,他们其实没有什么选择权。这件事只要有人开口点破,顾三爷很快就能想明白。
顾仪兰并不清楚自己的祖父祖母是怎样想的。依照她对于自己祖父的了解,她想,顾大学士应该是希望走更加稳当的路子。但顾三爷则不然,他不会甘心。
就是这份不甘心,会促使顾三爷做出更为激进的决定。
顾仪兰回家后的第二日,谢淑柔就主动写信邀请穆红裳去玲珑阁看首饰,她随着信又寄来了好几张首饰样子,说是想要挑几个样子交给玲珑阁的师父做。
穆红裳收到信的时候,正陪在穆老夫人身旁。穆凌衣和穆锦衣都不在家,陈先生和孙先生干脆停了上下午的读书课,穆红裳只需要一大早跟着慧明练了武,这一天就没事做了,因此从早到晚的都在穆老夫人院子里呆着,哄着老太太开心。
“这谢四小姐转眼就十八了,”穆老夫人也拿着那些首饰样子仔细看了看:“这婚事大约也不能再拖了,这怕不是再给自己准备嫁妆首饰?”
“祖母说起这个,孙媳倒是想起来了。”顾仪兰看了看那些图样,从中抽出一张:“祖母可还记得,之前皇后娘娘给妹妹做了身衣裳,镶了好些东珠,都被孙媳拆下来了,白收着也是浪费。不如明日孙媳陪着妹妹一起去玲珑阁,拿了珠子给师父们看看,能不能镶成首饰。我瞧着谢妹妹画的这张图样到好看,改成珍珠镶也不错。”
“也行。”穆老夫人立刻点点头:“谢四小姐也是你的朋友,你陪你妹妹一起出去走走也好,年轻轻的,总是在家闷着,倒给闷坏了。”
“那刚好。”依旧一脸憔悴的穆二夫人也露出微笑,开口说道:“我前几日刚好翻出几套赤金首饰,镶嵌的珠玉成色都好,只是都是年轻时的陪嫁,隔了这么些年,样子有些过时了,你顺便拿去玲珑阁,看看能不能改改样式,若是能改得好看些,你就留下戴,也免得白收着浪费。”
“母亲,儿媳首饰多着呢。”顾仪兰笑着摇摇头:“我拿去给谢妹妹瞧瞧,让她帮忙想想,改个适合您的样子。”
“不用了,你留着。”头上只插着银簪的穆二夫人摇摇头:“我年纪大了,也不戴这些花花哨哨的首饰,以后这些东西都留给你、你妹妹,还有将来青衣的媳妇。”
“二叔母还想着我做什么?”穆红裳大眼一弯,故意笑着:“我将来的嫁妆可多了!”
“你将来的嫁妆自然多,”穆三夫人笑着开口答道:“咱们家里就你一个女孩子,我们那些压箱底的东西,将来还不都得给你添妆?”
“我可不要,”穆红裳笑嘻嘻地答道:“还要留给哥哥弟弟娶媳妇用呢!再说,眼下咱们家就我一个女孩子,但过些年,女孩子兴许就多了呢!我会有许多小侄女的,叔母可千万别现在就将压箱底的嫁妆都抖落给我,免得过两年抱孙女了,又后悔。”
“若是能抱孙女,后悔我也认了。”穆二夫人和穆三夫人一起笑起来:“唉!还是女孩子好,长大了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平平安安的,也不用人操心。”
穆老夫人唇角微微一僵,接着又打起精神挂上笑脸:“你们自己说的话,自己可要记得。别到时候将来孙女多了,嫁妆不够分,又来找我伸手。”
一直坐在一旁微笑不语的安国公夫人望向窗外,看着院子里怒放的蔷薇。转眼已经仲春,铁衣和征衣都满二十一岁了,早该回家娶媳妇了,可他们依旧迟迟不归。
先得有儿媳妇,才能有孙女啊……
“娘亲,”穆红裳跑过来抱住安国公夫人的手臂,使劲摇了摇:“不如明日您也跟我一起去逛吧?谢姐姐有个装针线的小木匣子,可好看了,您也给我买一个。”
“你们年轻人出门,我跟着去做什么?”安国公夫人知道女儿是有意哄自己,因此也很合作的笑起来:“想要什么,明日让你大嫂买去。不过你要装针线的木匣子做什么?你那一手针线,本来就没法看,缝一条线还没你四哥缝得直,被精致的木匣子一衬,不是更见不得人?”
安国公夫人一席话说得屋里人都笑起来,穆红裳一点都不嫌丢人,看到大家笑了,她反倒放心了一点点,因此笑着答道:“四哥比我手巧,这是好事呀,四哥缝线的水平高,娘亲也不用操心爹爹和叔父们的袍子破了没人补,四哥都会缝背包,自然也是很会补衣服的。”
“瞧瞧咱们家,”穆老夫人笑着戳了戳穆红裳的脑门:“女孩子养得粗枝大叶的,男孩子倒是很贤惠,都会做针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