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救赎原罪-《龙悦荷香》
第(1/3)页
|||->->博赢闻言大惊:“这话怎么如此耳熟?对了,说过此话之人好似便是岳睦。怎奈,他虽通天彻地,却也是败军之将。”
青荷低声又说:“在你心中,成功之人自是强者,失败之人自有弱者。
诚然,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诚然,历史的力量,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但是,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永远不能脱离人心。
但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有了民心,有了正义,强弱相生又相克,弱弱联合能胜强。恃强凌弱久必弱,扶弱抑强久必强。
穷兵黩武,巧取豪夺,到头来只会国力消耗、走向衰亡。”
博赢只觉痛心不已:“青荷,我和你推心置腹、苦心孤诣,你却说我穷兵黩武、恃强凌弱,你怎一丝一毫都不理解我?”
青荷虽然对他痛恨,却也怜悯至深。想到外祖岳睦努力推行新政,一心想将吴国发扬光大,世世代代繁荣昌盛,敬意油然而生,更是脱口而出:“国家衰败,政治腐朽,经济没落,民不聊生,是各种病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
想要治国理政,必须道法自然。你自己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你本是大国之君,不该寄希望于急功近利的战争。
侵略战争,固能取得短期效益,但危害实多,后患无穷,自伤更甚,实乃变态极端、治标不治本,何异于饮鸩止渴?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高瞻远瞩,善于荣观,燕处超然。
举国富强、全族振兴、苍生幸福,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循序渐进,追求政通人和,而不是依赖丧尽天良的战争。”
博赢虽是并不认同,却也忍不住轻问:“依你之见,如何做到政通人和?”
青荷借用**诗词缓言道:“正可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汹涌;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威猛’。‘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
治国理政,讲究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更要不畏艰难、迎刃而上,倘若依靠战争投机取巧、巧取豪夺,无一例外,必遭天谴。”
博赢虽是不以为然,却也很想多听听她惊世骇俗之言:“依你之见,如何治国理政,实现天下共赢?”
青荷徐徐而谈:“其一,道天然,正地气,立其身。一国之君,必须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对人、对物、对己,去甚、去奢、去泰,做到自然、释然、怡然。一国之政,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一方不妥,自然会影响全局。必须要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穷天理,尽其道,顺应自然,推陈出新,同于大通。
其二,和民意,顺民情,得民心。国强不国强,关键看老乡。百姓就是江山,江山就是百姓。身为一国之君,不该高高在上,只顾及朝堂之上的文武高官,而是应放低姿态,走出殿堂,去关心黎民百姓,与他们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时刻彰显‘百姓至上’。
其三,育高才,用高德,治高官。必须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一般来说,能做上高官之位,自然是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披荆斩棘,煞费苦心;运势所在,异于常人。尽管如此,高官之成为高官,或因得天独厚,或因家世显赫,或集万千宠爱,或受万民恩惠,或得无数便宜,甚至不择手段,脚踩万人,青云直上。这些中流砥柱,数不过百一,却集中天下半数财富。所以必须重才重德,培育品格,让他们真正懂得其噬欲深,其天机浅。不仅如此,还要与之斗智斗勇,让聪明才智,万贯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四,变中图,图中变,与时进。推行新政,决不能凭想当然,要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倡导创新引领,拒绝墨守成规,选变革试点,寻变革之路,举全国之力,示范带头,让黎民得见希望之光。”
博赢不可置信地看着她,心底暗说:“这难道是不学无术的青荷?”
他那里知晓,青荷来自八百年后现代,对历史颇有研究,怎会分析不透?
博赢虽是不可思议,却也大受启发:“远眺前路,有开阔水域,也有急流险滩;有江河归海,也有乱云飞渡。我每每念及于此,都心生畏惧。青荷,倘若有你常常在我身边,我必能‘不怕浮云能塞天,敢教日月换新颜’,倘若继往开来,吴国昌盛岂不是指日可待?”
哪料到,青荷之言,如轻烟,如落叶,如飘尘,不带任何情感:“生在阳间看无常,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漂泊不定是沧桑。”
博赢大惊失色:“青荷,来日方长,你又何必钻这牛角尖?”
青荷一片静默。
博赢一片忧虑:“青
荷,你若离开我,我即便坐拥天下,又有什么乐趣?活在人世间,岂不是只剩下孤孤单单?”
那一晚,他搂着她,呆呆傻傻,说了很多痴心话。
青荷心底只念一事,心中只念一人,恍惚中又入梦乡,终是如愿以偿,见到情郎。
阿龙骑着白马,风驰电掣而来,一把将她抢身入怀,抵在她的耳畔低语:“青荷,咱家那个绝世大秋千已经完工,想不想尽情荡一荡?”
青荷将小脸贴上他结实的胸膛,一脸幸福,一脸欢畅:“阿龙,只要你在身边,我已喜乐无限,还荡什么秋千?”
次日,金蝶果然如博赢所愿,兢兢业业地率领一众嫔妃、王子公主举办了隆重的家宴。
青荷本不想参加,奈何抗拒不过博赢。她被迫步出南书房,沐浴了久违三月的阳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