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十六)-《洛阳七日》
第(1/3)页
女皇帝这么一问,倒是为难了众人,若是言张九龄胜,那便是得罪了女皇帝,但若是言上官婉儿胜,那便又得罪了太子和相王,这几位可都是得罪不起的!故一时间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应答。
女皇帝又问了两遍,仍是无人应答,女皇帝故厉声骂道:“平日里都是大学士,博览全书,可怎么到头来两诗的高下都无法评断?甚是令朕痛心!”
有人答到:“陛下恕罪,臣等无能,皆因这两诗确实过于优异,臣等一时无法判断。”见有人答话,众臣无不附和称是!这下又把决策权还给了女皇帝,女皇帝心中盛怒而又不好直言。
张昌宗上前一步说到:“臣有一提议,不知是否可行?”
女皇帝见张昌宗有了提议,于是答到:“卿有何建议,快说。”
张昌宗瞥了一眼上官婉儿后继续说到:“既然文决之人之剩下上官大人和这位张九龄,那这就好办了,依在下之见,就由上官大人再吟诗一,但只说前三句,由张九龄接这最后一句,若是接上了,并且比上官大人的好,那就判张九龄胜,若是接不上那就判上官大人胜,如何?”
这明显是一个极不公平的提议,上官婉儿起诗,自然有了优势,张九龄只能被动应对。女皇帝心中一盘算,这是对上官婉儿有利的提议,于是说到:“朕以为可以!众卿的意思呢?”
女皇帝都说可以,谁人又好得说不,于是全都随声附和,提议算是通过了,李三郎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此刻看来只有靠张九龄自己了。
上官婉儿来回踱了几步,于是开口道:“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秋还未肯疏。”吟到此处,她面露笑意,瞥了一眼张九龄,继续说到:“实不相瞒,这最后两句吾心中亦是有了结果,就待张大人答毕之后,吾再吟完,届时也好让诸位有个公评。”
上官婉儿此诗才气纵横,踱步之间便已成文,不禁令众人叹服,众人的目光顷刻间全投向了张九龄,张九龄一时面露难色,此诗主要描述侍宴内殿、出翦彩花之事,张九龄纵然才气甚高,但突然遇到此类题材诗文,一时竟也想不出好的诗句以对。此次对决,上官婉儿本就占了极大优势,一人先题诗,定是以自己擅长的内容为主,而且题诗前必定已谋好了整诗的全篇布局,张九龄不仅面临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诗歌体裁,而且还要吟得比原作者更佳,实在是为难之至,倘若二人对调,让张九龄先吟,上官婉儿来对,那也自是张九龄占了先机,可奈何偏偏女皇帝偏袒的是上官婉儿一方。
张九龄苦思冥想,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藻,偶有一句,他也是不满,怕输给了上官婉儿,可越是如此,他越是心焦,大殿内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似乎都能听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皇帝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她心中暗暗盘算着时间,再过一会儿,若是还无应对,她便可名正言顺地判其负,到时众臣必定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必定无话可说。
张九龄闭起了双眼,平复着心绪,努力想着应对诗句,此刻武江却再次开了口,有些嘲讽地说到:“张大人,实在不行,就认输吧。”这次武三思没有再怒瞪武江,他内心自然也是希望上官婉儿能胜,武江这么一搅和,更是扰乱了张九龄,令其心智散乱。
许久,张九龄缓缓张开了双眼,轻叹一声,看来他准备放弃了,不是说他心中无文,只是他料想必定不如上官婉儿的出彩,既然如此,还不如不念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