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汉家千里驹-《汉阙》


    第(1/3)页

    “虽然走了这么久还没摸到城墙,其实吾等早就到长安了。”

    望山跑死马,望着城墙走也一样,任弘他们过了便门桥走了又有一个时辰,竟还未到城下。

    所谓大都无防,长安和秦咸阳一样,亦是有城无郭,广大的里聚和居民区都在城墙之外,城墙之内主要是宫室和官署,以及达官显贵的府邸。

    所以一路上,众人已看尽了街衢通达,里弄百余,每隔几个里坊,便能遇到一个集市,正在交易马牛羊、粟米稻谷,马羊嘶鸣、车来车往,十分热闹。百姓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

    而一抬头,则是墙高门伟的“横门”,这是长安十二门之一,位于城池西北,当年张骞、傅介子都是从此出发去西域的。

    朝中早早得知任弘他们今日抵达,执金吾手下的一众骑从卫士在此戒严,几位公卿大夫也等候多时了。

    任弘连忙下了马,正了正衣冠上前,却见迎面走来的是两位大夫,一位身材矮小,年过四旬,环挂青绶,腰悬印囊,一看就知道是两千石,又见其头戴委貌冠,或是九卿一级的人物。

    而另一位则形体高大,虽然容貌年轻,但头发却花白,戴进贤冠,腰上佩戴的是黑绶,应是千石左右的官吏。

    大汉官员在袍服外要佩挂组绶,并随身携带官印,所以一看那绶带颜色就知道级别。

    反正都比任弘大。

    于是他向二人长作揖:“谒者弘奉诏护乌孙公主、王子入朝,见过二位上吏!”

    头发花白的千石吏一口太原口音:“任道远,义阳侯常在信中提及你,你可是他的爱将啊,今日终于见到了。“

    他自己介绍道:“吾乃典属国丞常惠,这位是宗正刘路修。”

    “刘德。”刘宗正笑吟吟地微微拱手,自报姓名。

    巧了,任弘前世曾看过某部讲汉武帝时代的小说,主角就叫刘德。

    不过那主角是汉武帝的弟弟,河间献王,这位却是出身楚藩的刘德,不是一个人。

    这位宗正刘德不出名,但他的儿子孙子却有名气。

    儿子叫刘向,整理了战国策,写了列女传,开启了古文经学。孙子叫刘韵,是王莽的国师。

    这时候,换了一身汉式女装的刘瑶光也带着刘万年过来了,她理论上是乌孙正使,今日倒是收起了平日不拘礼节的习惯,十分得体地朝二人行礼。

    “乌孙国昆弥与楚主之女刘瑶光,子刘万年,见过刘宗正、常典丞。”

    “乌孙公主和王子不必生分,该叫我族叔才对。”刘德笑道:“我亦出身楚藩,乃楚元王之后也,论辈分,与解忧还是兄妹。”

    刘德和解忧公主都是刘邦的小老弟,楚元王刘交之后,不过解忧是大宗楚王戊之女孙,而刘德则是小宗休侯刘富之后。

    当年休侯刘富因为劝诫楚王戊不听,逃到长安。七国之乱后,刘富等楚王兄弟皆坐免侯,削属籍,后来才被窦太后恢复,留在了长安。他不愿再入仕,只学祖先楚元王刘交,潜心于学问。

    刘德为其孙,是汉武帝表彰六经后,世上为数不多还坚持修黄、老术的学者,淮南王刘安倒台后,刘德还搞到了不少刘安门客们撰写的黄老修道之术。

    而今上继位后,大将军霍光为了避免天下人说自己效诸吕专权,架空刘姓,遂征辟了一批宗室为官。年轻时很受汉武帝喜爱的刘德也在其中,据说大将军很欣赏刘德,在他妻子死后,甚至想要将女儿嫁给他续弦,却为刘德婉拒……

    虽然是亲戚,但瑶光对刘德只是恭敬,倒是对常惠更感兴趣些:“母亲在乌孙时,常提到常君。”

    常惠的目光也在往瑶光兄妹身上瞥,闻言一愣:“楚主……还记得我?”

    刘瑶光没反应过来:“当然记得,母亲说,当年居于长安僻里之中,曾蒙常君之惠,让吾等来到长安后要拜谒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常惠神色有些复杂难解,最后只无奈地笑了笑。

    好在刘德帮常惠缓解了尴尬:“子直,当年孝武皇帝在甘泉宫召见我,听我叙述黄老之术,感慨我的名与河间献王相同,又同样喜好收书,所以称我为刘氏千里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