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耕地、读书、品灵水-《山野杂家》
第(1/3)页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在钟南山脚下,李长青向李大江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李大江按照李长青的要求量好尺度,就回家准备木材。
除了规划出建木屋的用地外,还有一大片可开垦的土地。
李长青虽然生长在农村,但是从上学开始就没干过农活,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长青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如老农般甩开膀子刨起来。
山脚下的地经常渗透雨水,渐得很坚实,每一锄头下去都只能翻起一小块土地。
李长青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提高效率,不断尝试挥锄头的姿势,改善落下的角度。
失败千百次之后,李长青还真找到些诀窍,利用已经翻上来的土地留下来的痕迹顺势而为,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体力。
每半个小时,李长青都会休息五分钟,趁着休息的间隙读书。
正本几百页的《三字经》,李长青都能完整通顺的背下来,其中每一句的深意都铭刻于心,就开始读第二本书《百家姓》。
跟《三字经》不同,《百家姓》没有文理内容,仅仅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
但是颜回给李长青的《百家姓》对每一个姓氏的来源典故,历史变迁都附有详细的解释。
“赵钱孙李,周郑邓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李长青先通篇的诵读一遍,在心里有了个整体的印象。
当李长青开始阅读下面的注解的时候,发现每个姓氏背后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
例如,排在第一位的赵,来自于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又因当时赵为国姓,所以排列在一位。
《百家姓》不单是会讲解姓氏背后的典故,还会涉及到当时的政治文化,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来领悟沧海桑田中不变的真意。
李长青有时看入了迷,都忘记开垦荒地,到后来不得用手机定个闹钟。
在翻地的时候,李长青就认真思考每个故事的历史教训,竟比诵读的时候想得更加深入。
天色渐晚百鸟归巢,李长青还在沉浸在《百家姓》的BGM中耕地。
李长青后退时脚碰到放在地边的开水瓶才发现太阳已经落山了,用开水瓶的盖子给自己到了些白开水,想起从昨晚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二十四小时,不知道聚灵壶中是否产生了灵水?
立马用意念进入诸子百家,打开背包拿出聚灵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