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探探李渊的态度-《盛唐血刃》


    第(2/3)页

      葛通生活在朔州,自隋朝大业末年,朔州就时常面临着突厥人的侵略,朔州汉人地主和豪强们,为了自保,建造了坞堡式的建筑群,这样的坞堡,其实就是一座小城,在受到突厥人攻击的时候,可以结堡自护。

      

      这种坞堡在明清时代,又形成了地方的团练,可是进入热武器时代,这种坞堡建筑群,从华夏建筑体系中这才渐渐消失了。

      

      作为一名将军,看着这座方圆不过三尺的模型,陈应下意识的把自己的位置摆在攻击的一方,最终无奈的发现,像这种坞堡,如果在粮食充足,器械充足的情况下,三五百守卫,至少可以应对五千规模以下的敌人进攻,而且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守住。要想攻破这样一座堡垒,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光想填平五十步宽,深及两丈的沟渠,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且在八箭高达六丈的箭塔压制下,填壕的工作,将是一条血腥之路。

      

      陈应并不想把自己的小命,交给别人手中。他第一时间,就想到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个陈家庄,不,陈家堡打造出来,至少将来可以庇护自己和家眷、子孙后代。

      

      但是,要完成这么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难度不亚于平地建筑一座小城,所耗费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修建城池,官府可以出面兴徭役,征召百姓自带干粮前来服役,那么主要开支,无非是砖石和木材,成本要低得多了。

      

      然而,陈应要修建这么一座坞堡,不仅仅需要承担募工的费用,还要承担工人的食宿、工钱,还有大量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没有钢筋和水泥的时代,建筑的粘和剂都是用糯米汁浇灌而成,偏偏关中不见糯米,需要从江南运来,一石糯米在江南不及五十钱,可是运到关中,从格翻了足足三倍多,所以,陈应的建筑成本将比官造高出三倍不止。

      

      可是,陈应还真不想浪费葛通这么好的创意。于是陈应试着问道:“葛副都监,你以估算,若要建筑这幢坞堡,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多少钱粮?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葛通想了想道:“回禀公爷,小老儿粗算了一下,需要用五百人挖渠,二百人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坞堡烧砖填泥垒墙,建屋,建屋其实不需要太多人,大体二百人就够用了,一百名木匠打造家什……”

      

      “这么说起来,至少需要一千人?”
    第(2/3)页